|
今日(2025年6月24日)午间,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发布官方声明,正式否认了"整体出售中国业务"的市场传闻。这波紧急灭火行动,源自前一天《财新》杂志的独家爆料——该报道称星巴克正与十余家潜在买家进行接洽,却未透露消息来源。更戏剧性的是,路透社从三位可靠信源处获得关键信息:这家西雅图企业早在今年5月就启动了中国业务股权交易流程!
据参与交易的人士透露,由高盛担任财务顾问的星巴克团队,上周才完成首轮筛选。潜在买家们提交的问卷内容包罗万象:从企业管理文化、员工待遇方案,到可持续发展承诺都被列为重点考察项,甚至连未来五年中国业务规划都需详细阐述。但交易关键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两位直接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星巴克内部仍在激烈争论三大选项:是否出售控股权?保留多少股份?价值连城的供应链资产要不要剥离?
尽管官方三缄其口,资本市场的热情却早已点燃。《财新》本周一报道显示,已有超过20家投资机构涌入竞标池,其中私募股权基金占据半壁江山。而早在今年二月,路透社就披露KKR、方源资本和太盟投资(PAG)等顶级PE巨头现身买家名单。一位参与尽调的人士如此比喻:"这就像开放式招亲,先让追求者们尽情展示实力"。
这场股权博弈背后,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欧睿国际最新数据触目惊心:其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4%巅峰暴跌至2024年仅剩14%。当消费者收紧钱袋,瑞幸、库迪等本土玩家用9.9元低价策略横扫市场,把30元档的星冰乐变成"奢侈品"。更要命的是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疯狂补贴,券后现磨咖啡外卖时常跌破5元大关!
为挽回颓势,本月初星巴克祭出在华史上首次降价:多款非咖啡冰饮直降5元。但与此同时,去年投入15亿元人民币打造的昆山咖啡创新园正昼夜运转——这座占地8万平方米的超级烘焙基地,供应着中国内地6000余家门店的咖啡豆。当苏州河畔飘起咖啡香,外滩会议室里资本角力仍在继续,这场关乎中国咖啡市场格局的博弈,显然才刚刚升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