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科技圈还在热议折叠屏手机时,东南亚市场却率先拉响警报——2025年第一季度,这个连续五个季度高歌猛进的智能手机市场突然踩下刹车,出货量同比下滑3%至2280万台,仿佛热带雨季突遇寒流。在这场行业"压力测试"中,三星以430万台的出货量重夺冠军宝座,而小米则成为前五强中唯一逆势上涨的品牌,其400万台的成绩单不仅同比增长4%,更创下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佳排名。
市场遇冷的导火索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埋下。彼时厂商们为应对节日旺季和潜在经济风险疯狂备货,结果导致今年初库存积压严重。叠加通胀压力持续发酵,消费者捂紧钱包观望,入门级和中端机型首当其冲——传音因新品提前发布导致出货量暴跌20%,OPPO在低端市场受挫致销量下滑16%,唯有vivo凭借V系列34%的暴涨勉强稳住阵脚。更耐人寻味的是,市场均价同比上涨5%创三年新高,这背后是厂商集体押注高端化的"阳谋":去年四季度密集发布的旗舰机型,硬生生把零售商的钱包份额挤占得所剩无几。
在这场"冰与火之歌"中,小米的突围堪称教科书案例。当同行还在依赖传统大经销商时,它已悄然完成渠道革命:运营商合作+D2C电商双管齐下,Note系列提前两月发布抢占空窗期,红米5G在马来西亚运营商渠道贡献率飙至39%。三星则祭出"断尾求生"策略,主动淡出超低端市场,其5G A系列逆势增长47%,用高端化转型换回19%的市场份额。就连未入前五的荣耀也凭产品线扩张实现88%的暴涨,89.3万台的季度成绩刷新历史纪录。
分析师们手中的数据曲线正勾勒出新战场轮廓:越南凭借稳定的政局和5G基建,吸引着苹果、三星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印尼的电池生态与泰国的电子制造形成区域协同,东南亚正从单纯的消费市场升级为全球供应链关键枢纽。这场寒流或许只是序曲,当平均售价继续攀升遇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智能手机市场的"热带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