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造出真正模拟人眼人脑的AI?德国科学家们搞了个大突破!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鼓捣出一类全新的人工神经网络,叫做“全地形拓扑神经网络”(All-Topographic Neural Networks,简称All-TNNs)。这玩意儿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本事,把现在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别的深度学习算法都甩开了一截!重磅研究直接登上了顶级期刊《自然·人类行为》。
为啥以前的AI不够“脑”?
团队老大Tim Kietzmann博士一针见血:“以前咱们用来琢磨大脑咋看东西的顶尖模型,其实都是从AI视觉模型那儿来的。” 这些模型,特别是大名鼎鼎的CNN,有个绝招叫“卷积”。这是个机器学习里的“作弊技巧”——它能让AI在图片的任意地方检测一模一样的特征,比如一个边角或者一种纹理。超高效!你在图片左上角学会认猫耳朵,右下角也能直接用。
“但人脑可没这外挂!” Kietzmann强调。大脑没法把皮层一块区域的“知识”简单粗暴地复制粘贴到另一块去。这还只是其一。更关键的是,人脑视觉的组织方式跟CNN这种“开挂”选手完全不同:
眼睛盯着哪儿,脑子对应哪儿(视网膜拓扑): 视觉信号从眼睛(视网膜)传到大脑专门管视觉的“处理器”(视觉皮层),位置信息是有精密地图的(Retinotopic)。
看图有分工:地方和特征绑定! 大脑皮层处理视觉时,不同地方主要负责找不同特征(比如一个区域专管朝向,旁边区域管颜色)。而且这种“管啥”和“在哪儿管”是牢牢绑定的。这个叫“特征与空间绑定”的核心机制,目前的AI模型压根没考虑!
All-TNNs:模拟人脑的“地图模式”
为了解决这个根本区别,团队造出了All-TNNs。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模仿人脑,让学习到的视觉特征(Feature Selectivity),在模拟的“脑皮层地图”(Cortical Sheet - 想象成一张二维“皮层纸”)上有序排列:
邻居很相似: 地图上靠得近的位置,负责识别相似的特征。
远处才变样: 随着距离拉开,负责的特征才逐渐变化。
这种“特征按地方有序分布”的特性,就叫“地形特性(Topography)”,是人脑视觉核心的秘密之一。
新模型强在哪?
虽说现在模拟视觉主要靠深度神经网络(DNNs),尤其是CNN,在图片识别上也确实牛,但Kietzmann指出了关键软肋:它们离真实的生物脑机制差得太远!更扎心的是,就算后来AI模型性能更强大了,在模仿人脑视觉处理这件事上反而跑偏了。
Kietzmann的团队一直在攻坚:怎么改造AI模型让它更像真脑?他们探索了几条路:用更符合生物视觉的图像数据训练、在模型结构里加入循环连接(Recurrent Connectivity - 像大脑神经元来回传信号)、让训练任务更贴近实际……而这次最大的突破就是引入了“地形特性”!
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地形原则打造的All-TNNs,不仅更好地复现了大脑视觉皮层这种空间与特征绑定的神奇组织方式,还能更准确地预测人类在视觉任务上的实际行为模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类脑模型”。
未来用途:解锁视觉与意识
这种更像人脑的AI模型,前途可期!它们将成为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神器,帮助破解人类视觉系统深层的秘密。比如:大脑皮层上这种特征的“地图排布”,具体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感知(眼睛怎么“看”到世界)和最终行为(人怎么根据看到的东西做决定)的?
科学家下一步:
搞明白生物学机制: “我们眼下得让All-TNNs训练更快些,” Kietzmann坦言,“毕竟它参数多,比CNN开销大。还得让模型自动学出那种特征在‘地图’上平滑过渡的特性(Smooth Feature Selectivity)。这可是皮层地形的一个关键标志!人脑天生就有机制保证这种平滑性,找出是啥,就是我们主攻的新方向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