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f201006 于 2022-11-29 20:27 编辑
前段时间单位搬迁,发现一个充电器,留下来准备改造一下。
由于搬迁办公室没有安定下来,修理工具也没有拿出来,不能大动作,拆开看下
一、拆解 参数. 只能一个指示灯。 市电使用8字接口。 电池接口。 有三个螺丝。 拆开。 市电接线很容易刺破高压电容的。 背面,大板+小板。 拆出来。 正面与背面。 大板正反面。 主要元件。其中三极管S9012的管脚排列为CBE与常见的EBC是不一样的。 面对面的两个贴片,并排站好。
二、电路分析 电路与各点位实测电压。 由测量可知,最大负载功率3W左右,高压部分PWM使用了TNY264P,在50°C环境下非通风封闭适配器中的最小连续输出功率为5.5W。低压部分是一个定压恒流的充电电路。 1、高压部分 市电使用了半波整流。R1是保险电阻,D1完成半波整流,C4、C8进行思滤波。R13、C3及D3是T初级的反峰吸收网络,保护U2不被反峰击穿。 核心是U2(TNY264P),通过U3(光耦817)控制U2的4脚,使5脚输出的脉冲受控。 TNY264P典型备用如下图: 各管脚功能如下: 可见TNY264的4脚是关键,在这里,5脚输出的脉冲是PWM还是间歇脉冲?由于搬迁后,工作环境问题,工具都没有拿出来,所以也没有办法测试波形,按手册上讲,应该是ON/OFF模式,如下图 2、低压部分 Q2与D1完成充电指示,U1与U3完成稳压,Q1完成限流。 充电指示:当B+与B-接上电池进行充电时,D1(1N4007)导通,二极管1N4007压降与通过其电流的关系:电流增大时,压降也增大。 D1的导通电压通过R5与R10时行分压,R5所分得电压就是Q2的BE结电压,当其达到Q2的导通电压时,Q2导通,LED1的红色发光二极被点亮,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小,Q2慢慢退出导通状态,LED1(红)也慢慢熄灭。 稳压:电路中,低压整流输出的电路是由U1和U3内的LED决定的。根据元件理论计算,U1的输出电压为Uo=(1+R12/R11)*2.5=(1+4.7/2//100)*2.5=3.397*2.5=8.49V,U3内发光管压降约1V,8.49+1=9.49V。所以输出整流后的电压应为9.49V,充电电压为9.49-0.6=8.89V。 由于元件差异,实际为电路图中标出的值。 限流:Q1完成限流功能,Q1的BE结的电压来自R2的压降,R2串在充电回路中,进行电流采样。当其两端的电压达到Q1的导通电压时,Q1导通,U1的输出电压被拉低,从而减小充电电流。理论最大值的可以计算,Imax=Ube/R2=0.6/1.5=0.4A。 3、电路的说明 此电路设计较为巧妙,U1的采样的取自输出(被充电池),不受D1、R2及R6的影响。 R6则保证了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Q1为正常的导通状态,从而保证了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 用此电路对电池充电,实则进行傻充,充满不断市电就是浮充;充满不取下电池断开市电会对电池慢慢放电。 两种情况下测量值如下: 由此可见,二极管D19(1N4007)在输出B+与B-短路时,其压降为2.07-1.22=0.85V。
三、一个手册中的经典电路 一个基于TNY264的5V/0.5A的充电器电路。 电感L1与C1和C2组成π型滤波,电阻器R1抑制了电感器L1中的共振。在高频变压器中增加屏蔽绕组。D6、C3和R2组成反峰吸收电路,将U1漏极引脚上的T1关闭电压峰值时行泄放。输出电压由光耦U2(LED降约1 V)和齐纳二极管VR1电压之和决定。电阻R8为齐纳二极管提供偏置电流。 使用Q1的Vbe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恒流电路,通过检测电流采样电阻R4上的电压。当R4的压降超过Q1的Vbe导通值时,Q1导通并通过光耦U2控制环路,实现电压抱定。电阻R6提供足够的电压,以保持控制回路在运行下降到零电压的输出。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R4和R6上的下降足以保持Q1和U2内的LED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由于R4和R6的电压降低,R7和R9限制了在输出短路条件下Q1通过VR1的正向电流。
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