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0

[科技] “中国天眼”,运行稳定可靠,灵敏度稳居世界之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3: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经历了调试、试运行和正式开放运行后近6000个机时的观测服务积累,目前“中国天眼”运行稳定可靠,灵敏度稳居世界射电望远镜之首,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远超此前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
从古至今,人们都渴望一双“慧眼”。现代望远镜,帮助人们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成为能刺穿深空的“慧眼”。
01:36

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反射面大小决定灵敏度,而灵敏度决定“眼力”。
找一张“天眼”的照片来看,外圈是“鸟巢”状的圈梁,中间是反射面,但颜色不均匀。放大了仔细看,发现反射面是一块块三角形为主构成的。

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为什么颜色不均匀呢?因为每块面板的反光角度有差别,金属表层氧化、积尘也参差不齐。

2016年6月30日拍摄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反射面板的局部。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过去同类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改变接收机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约20度的带状区域。
为了让“天眼”看得更远更广,中国技术团队攻克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使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
当反射面变形时,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协同运动,带动索网上固定的4450个反射单元精确定位。千变万化的这张“金属脸”,堪称地球上最大的“表情包”。

2019年8月28日拍摄的不同光线环境下的“中国天眼”(拼版照片,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以索网结构为核心的主动反射面,是“天眼”三大技术创新中最重要的。用结构力学博士出身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的话说,这个索网工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
有了主动反射面汇聚更多信号,与先进接收机配合,“天眼”就能捕捉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
那么“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答案是不在话下。
“中国天眼”已经在直径约10万光年的银河系内发现一批脉冲星,又在遥远的河外星系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和中性氢发射线。
只不过对天文学家来说,他们不愿意强调天体的距离。一是因为脉冲星等很难准确定位,多是根据色散估算距离;二是因为科学探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眼下重点关注的是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天眼”将来一定会瞄准更多河外星系乃至宇宙边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10 23:44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