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21

[手持表] 求助,四线伏安法测量并联电阻应该如何连接和测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3 18:45: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不会修 于 2023-2-13 18:47 编辑

有N个电阻并联,通过单个电阻阻值计算出来并联后的理论值,实物电阻应该如何连接和测量,才能使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吻合?
这里采用伏安法四线测量!我想了三种测量连接方式,不知道哪种最正确。或者大家有没有正确的连接测量方式?
这个是不是需要什么哈蒙电阻原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3-2-13 1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看具体阻值和引线阻值吧,如果是贴片的直接叠焊然后在焊两个铜片应该就差不多了,直插电阻直接扭一起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引线电阻不能忽略, 3种接法, S测量线中均会流过电流,都不准.
不过既然引线电阻不能忽略,那你这n个并联的阻值就没什么意义了吧, 实际电路中表现的阻值,就应该是并联后和外电路接点间的电阻.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10 收起 理由
dayibalang + 10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0:06: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拆下来一个个测再计算,或者直接测并联后的,当一个处理。看不出理论值和实测会有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0:34: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考虑引线电阻,电阻引脚上有固定测试点,电阻以测试点之间的阻值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0:41: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电阻实物照片,方便大家理解我的意思! 这电阻首先引脚不可能拧在一起(又短又粗又硬),其次不用考虑引线电阻,阻值就是引脚孔之间的阻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1:25: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yibalang 于 2023-2-13 21:37 编辑

这要看你的目的,是为了用0.05%的电阻做统计提高精度到0.02%,还是为了已有0.05%电阻要并联增加功率。
但是无论哪种都不能忽略引线电阻,否则4线和2线就没有区别了,4线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了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你无法判断三种连接方式哪种更好,就是因为对引线电阻的忽略。如果不考虑引线电阻,你三种接线方式是一样的。
分别讨论两种情况。
第一种需求,你的第二种连接方式更好。
第二种需求,你的三种连接都不好。采样端应该只连一只电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1:40: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ok 发表于 2023-2-13 19:16
如果引线电阻不能忽略, 3种接法, S测量线中均会流过电流,都不准.
不过既然引线电阻不能忽略,那你这 ...

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2:04: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balang 发表于 2023-2-13 21:25
这要看你的目的,是为了用0.05%的电阻做统计提高精度到0.02%,还是为了已有0.05%电阻要并联增加功率。
但是 ...

这里采样回路的采样点固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2:10: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balang 发表于 2023-2-13 21:40
正解

我也是感觉并联后,电路很复杂化了,我能想到的这几个方案,无论哪种方案,似乎都没法用单个电阻四线测量那种方式了,每路电阻似乎都会互相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2:10: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yibalang 于 2023-2-13 22:21 编辑
我是不会修 发表于 2023-2-13 22:04
这里采样回路的采样点固定的


所以我说你对4线的理解可能有点问题。4线不仅能消除接触电阻,严格说4线是为了消除不应计入的电阻,包括但不限于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焊接不是说就不需要考虑引线问题了。你到底是啥需求,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你得自己分清楚,我才能给你给你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2:19: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yibalang 于 2023-2-13 22:33 编辑
我是不会修 发表于 2023-2-13 22:10
我也是感觉并联后,电路很复杂化了,我能想到的这几个方案,无论哪种方案,似乎都没法用单个电阻四线测量 ...


我感觉你的需求可能是第一种。
如果你指一般情况那么图2的方案就可以,如果你就只是做一个那么可能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优化的基本原理就是用排序不等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2:25: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点哈蒙不是搞这个的,如果你要用1Ω电阻,把10Ω传递到0.1Ω,或者反过来,用的是哈蒙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2:30: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balang 发表于 2023-2-13 22:25
最后一点哈蒙不是搞这个的,如果你要用1Ω电阻,把10Ω传递到0.1Ω,或者反过来,用的是哈蒙方法 ...

应该差不多吧  我这也是要传递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22:36: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会修 发表于 2023-2-13 22:30
应该差不多吧  我这也是要传递精度

你是要1Ω对1Ω传递,还是10Ω对0.1?
这不是差不多,是不一样,大不一样。
如果你是1Ω对1Ω,那么不是第一种需求而是第二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4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见是:管他去,都测量一遍不就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4 09: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他去,都测量一遍不就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4 11:12: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balang 发表于 2023-2-13 22:36
你是要1Ω对1Ω传递,还是10Ω对0.1?
这不是差不多,是不一样,大不一样。
如果你是1Ω对1Ω,那么不是第 ...

实际上我是10个1Ω并成0.1Ω,需要用电压采样确定电流精度,所以,这情况有点复杂了,10个四线测量再并联,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某些地方应该不是独立的了,某些电压回路引线应该也参与了分流。最准的办法可能是10个电阻独立,用10个电压表采样,但是这不太现实!我看过一些大佬的类似资料,貌似电压回路有时候还需要串联电阻均流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4 11:36: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yibalang 于 2023-2-14 16:14 编辑
我是不会修 发表于 2023-2-14 11:12
实际上我是10个1Ω并成0.1Ω,需要用电压采样确定电流精度,所以,这情况有点复杂了,10个四线测量再并联 ...


用图2的连接就以,diy可以用更好的机构。
电阻两端的连接用铜板,在圆周上均匀开孔,焊成个笼子。
中心开孔,导线从中心穿过焊上,导线两端,外侧做电流,内测做采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4 16:14: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dayibalang 发表于 2023-2-14 11:36
用图2的连接就以,diy可以用更好的机构。
回头给你画个图

目前是图2方案,不过,实际上电压采样点不在正中间,在偏一点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6 23:14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