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大家使用的中高端电压基准器件几乎都是Linear公司生产的LM399或LTZ1000,但是其价格并不便宜。为了寻找更易于获得的电压基准,前些时间我尝试制作了"带隙基准",短稳噪声可以满意,但发觉达到10ppm/year的稳定度并非易事,至少受限于其所必需的电阻的性能。因此转变研究方向,最近一段时间,研究了经典的"齐纳二极管"的性能。————
关于它的理论,目前找到写的最详细的是Nexperia公司的AN90031手册,网上很容易搜索到,我在这里也放一份。里面有关于不同稳压值二极管温度系数的曲线,比较详细。
再摘抄一段中文的理论:
温度系数(α) 如果稳压二极管的温度变化,它的稳定电压也会发生微小变化,温度变化1℃所引起管子两端电压的相对变化量即是温度系数(单位:﹪/℃)。 一般说来稳压值低于6V属于齐纳击穿,温度系数是负的;高于6V的属雪崩击穿,温度系数是正的。温度升高时,耗尽层减小,耗尽层中,原子的价电子上升到较高的能量,较小的电场强度就可以把价电子从原子中激发出来产生齐纳击穿,因此它的温度系数是负的。雪崩击穿发生在耗尽层较宽电场强度较低时,温度增加使晶格原子振动幅度加大,阻碍了载流子的运动。这种情况下,只有增加反向电压,才能发生雪崩击穿,因此雪崩击穿的电压温度系数是正的。 ————
根据实测,其电压随温度的曲线是抛物线,开口向下。通过二极管的电流越大,抛物线的顶点越靠右。在抛物线的顶点附近,温度系数近似为零。
通过调整与之串联的限流电阻,来调整电流,我把我这几个二极管的零温度系数点调整到了室温附近,进行了一些测量。目前测了将近一个月,基本没发现它们的老化现象。
今天测量了它们的短稳噪声,我的万用表配置为100PLC,测量100次,因此总时间跨度为3分20秒。每个样品测量几次,留下3条最稳定的曲线进行绘制。
————
先看2DW231,只使用其中一颗稳压管,此样品通过0.276mA电流的时候在室温附近获得零温度系数。可以看到噪声很小,100PLC下标准差约0.4uV,耗电量也很低。注意:所有图片上的标准差都写错了,比真实值大了10倍。
————
然后看3元买500个的5.6V直插玻璃稳压管,我从中挑选了几颗,这颗电流0.04mA,非常非常省电。标准差0.6uV左右,我觉得很不错。
————
这颗和上面的一样,5.6V,但是电流0.034mA,稍低一些,但噪声大了很多,标准差0.9uV左右,不如上面的,不过也还行吧。
————
这颗是5.1V的贴片管子,电流1.484mA获得零温度系数,标准差0.5uV,被2DW23X吊打。
————
这颗是LM399,合适的PCB画了还没到,先凑合用,这样焊接可能引脚那里有点热电势。
测量时开启加热器,通过1k电阻连接稳定的10V,因此LM399通过3mA电流。
标准差0.7uV左右,感觉一般。
————
这是该LM399的10分钟预热曲线,1分钟初步稳定,3分钟可以比较好的稳定。
————
后面有更新,我会发在这个帖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