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0

[业界] 宝洁退市,巨头衰落给我们留下的几点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7 1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句广告语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而当1988年,第一瓶海飞丝在中国市场上被卖出的时候,恐怕连宝洁自己也没有想到,它们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通过完善的渠道管理,先进的广告营销理念,以及系统化的人才培训系统,宝洁在中国市场打动消费者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中国公司的现代管理制度启蒙。
不止在中国,宝洁在全球范围内也曾是相当成功的公司。它的货架陈列、广告创意,曾是同行们反复揣摩的经典案例,它也为通用电气、微软、 eBay等大公司“输送”过大批顶尖人才。在2008年时,宝洁还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利润排名第14的巨无霸公司。
不过,“时移世易”这个词用在宝洁身上最恰当不过了,10年的时间,宝洁已经从巅峰滑入泥潭难以自拔了。
近日,宝洁发布声明称,考虑到成本和管理需求、成交量低等因素,申请从巴黎泛欧交易所除牌。消息一出,引起舆论哗然。

其实在最近几年,伴随宝洁出现在新闻版面上的,几乎都是负面消息。4次更换CEO、中高层员工纷纷出走、成本预算缩减百亿美元、大规模裁员、业务打包出卖,加上全球业绩表现不佳,产品市场份额下滑,“唱衰”宝洁几乎成了快消圈的主旋律。

很多人不禁问道,宝洁,究竟是怎么了?这家诞生了将近200年的公司,还能重塑辉煌吗?
渠道&营销的双双溃败
广告、渠道和延伸生产线,是宝洁赖以成功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变了。
凭借高超的电视广告运作手法,宝洁旗下的众多品牌都能够深入人心,即使新产品也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因此,宝洁在电视广告方面的投入从来都是不惜血本的。
2015财年,宝洁在砍掉近7亿美元的预算后,营销费用仍为全球第一。
互联网让消费者的眼球转换了焦点,新媒体与社交平台在不知不觉中占用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报纸、电视、广播,甚至传统的门户网站,都在遭遇无人问津的窘境。

媒介形式在变,广告在变,营销手段在变。

对于传统广告公司来说,追随热点、玩转SNS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比如按照传统创意流程去操作运营,等设计部做好广告图,热点已经没了;而一味的紧盯客户需求,只顾信息输出,忽略消费者的个性和喜好,再精美的广告片也很难提升转化率。
宝洁品牌顾问迪恩·克拉奇菲尔德都说,“宝洁的营销手段过于传统、老派了”。广而告之效果甚微,精准渗透才是关键。年轻人更喜欢对产品进行全面研究,他们不喜欢品牌方主导的营销,他们相信口碑、喜欢分享。比起铺天盖地的广告,消费者自身的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过,比如“喜茶们”的走红,或许能给宝洁带来启发。
如果说,营销手段变了,宝洁还有转圜的余地,那渠道的变化让宝洁真的陷入了危机。
宝洁等日化巨头,一直以来都是依靠百货与商超等渠道,比如与沃尔玛长期合作,只要沃尔玛一扩展,四处开超市,宝洁的生意就能水涨船高。

电商的兴起,让一切变得不同。从更多的SKU到更低的价格,再加上大数据算法推荐的加持,让宝洁擅长的无死角铺渠道变得毫无价值。

主动“瘦身”却收效甚微
拥有飘柔、沙宣、海飞丝、佳洁士、汰渍等海量品牌的宝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让消费者大开眼界,“低价格,大批量”这样的招数也让宝洁尝到过高增长的甜头。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宝洁的营收均突破800亿美元,这种高增长就来源于收购品牌的增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19 17:45 , Processed in 0.49920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