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rut 于 2022-1-7 16:05 编辑
前两天买的电桥https://www.mydigit.cn/thread-292896-1-1.html,由于原配出厂不带4线测试夹,需要单独选购,马宝看了一下价格昂贵,测试夹要1xx多 测试镊子要2xx多,两样400多块,简直是暴利,于是打算自制,采购了原材料后抽空做了一套。
成品测试线模样,挺好看但是很贵。
5块多包邮撸了个两线测试镊子
做工还是不错
镊子本体
头部触片
需要拆除原来的引线,头部胶帽用胶粘死不好拆。
于是另辟蹊径从这里下手,卡扣弄脱。
开了一道缝隙,镊子开口角度变大,就可以勉强操作了。
先把红圈里面塑料压片拆除
拆除后
直接将根部引线剪断
这样就能抽出原来引线了
几块钱撸的特软4芯屏蔽线,1米。
内部
由于触片是双触片,每边一个电极(非双电极),因此改4线需要尽量将引线靠近头部电极连接,以遍尽量减小弹片内阻。
改到头部接线需要开槽,红线是需要开的槽。
修整后的压片
放里面比划一下,箭头位置就是布线沟槽。
原触片根部接线
需要将尾部多余去除,只留头部触片,减小分布参数影响。
屏蔽线穿过来后去除多余屏蔽层
电压高端和电流高端靠头部焊在一起,黑白线是电压低端和电流低端。
装配好黑色704灌封,这样镊子就改好了。
表头插头外壳是个问题,找了好久才找到大小价格合适的外壳,这个外壳0.5元一个,3块邮费。
一分二的小盒子
做插头外壳正好,体积比成品4线插头要小。高度也要低,用来做插头外壳不会太突兀。
反面
内部
先按照插片设计大小开槽,0.4mm。
看下均匀与否
另一半壳子去掉边角多余部分也开0.4mm槽
看下是否平整
两半开槽后合在一起就是中心0.8mm的槽
0.8mm厚的双面覆铜板,画好线。
切割修整成这样
做了两个
侧边开进线槽后,红色记号笔均匀涂覆电极后引线焊盘。
三氯化铁后,上部要全部腐蚀掉,为了尽量减小分布参数影响,最高100khz了,两面如果不去除覆铜,就相当于两个电容并联在电极两端。
贴一小条泡棉,主要为了软支撑顶部板子,后面点胶时不至于错位。
屏蔽线另一头去除外皮
修整成这样
镀锡
这样焊好
反面也一样,外屏蔽分两股后分别接两面的接地。
焊好放里面点胶
扣盖粘好后
完成成品
壳子很薄
反面
正面
插到表上
前面电极设计成L形就是为了这里防反插,反插右侧两个电极间隙小于表头插孔塑料边框宽度,因此只能正插插入,实现防呆。
下面再做条4线开尔文夹子,开尔文夹子1块4一个。
另一半屏蔽线
套热缩管
过程大部分一样就不赘述了,这是完成后的成品。
由于线较细选择单端入线
这里套个热缩管固定,电压高端焊一个边上。
电流高端折个弯焊另一边上
插拔顺畅
最后两个一起合影,本次diy 每条测试线的物料成本都在10元以内,实测性能良好,省了400元还是值得折腾的。
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