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3-24 08: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黑匣子也找不到?
@环球科学猫
让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黑匣子,也就是飞行记录仪(Flight Recorder),因为依据国际民航组织要求所有商用飞机都安装飞行记录仪,因此不用怀疑,MU5735的尾部一定装有黑匣子,其中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舱语音记录仪,说是黑匣子,其实就是一台橘黄色的设备,在夜间灯光照射时还能反射明显的光线便于寻找。
飞行数据记录仪(FDR):记录重要的飞行参数,包括控制和执行器位置、发动机信息和一天中的时间等,早期美国联邦航空条例规定至少需要记录88个参数,不过在2002年时修正为了最关键的29个数据,其采样率为1秒数次,但高频度的数据会以更高的频次记录,最长能循环记录17~25小时,保证数据还原时有足够的回溯时间。
驾驶舱语音记录仪(CVR):主要记录飞行员的对话以及通话,在通话传输回路中采样以及驾驶舱内的麦克风,这个数据同样非常重要,2008年起,FAA规定必须保证记录2小时以上。
内部基本结构黑匣子耐高温、耐冲击,可以在500千米时速的撞击中保证数据能读取,可以耐超过6000米的水压,尽最大可能保证在空难事故中保存下记录仪以备调查,为了能被及时搜索到,在水下时候会出发37.5kHz频率声波发生器,并且持续30天。
最重要的是它会发出无线电信号在地面时会触发紧急位置指示无线电信标( EPIRB ) 是一种紧急定位信标,黑匣子(Flight Recorder)发射两种频率的信号(406MHz和121.5MHz (可选243MHz)。
只要有信号,那么只需用三角定位法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信号定个位就能找到黑匣子了,如此简单的方法怎么就没人用呢?我们相信这个方式一定已经搜索过了,大概率应该是没有搜索到信号!为什么会搜不到信号?黑匣子应该是人类制造过的最可靠的设备了,专门应对极端冲击以及极端高温与极端水压,还能耐强酸强碱以及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能幸存下来的极端装备:
比如第二代黑匣子要求千分之5秒内可承受1000g加速度的撞击、摄氏1,100度的高温30分钟,以及20,000英尺(约6000米)水深的水压30天;
第三代要求更高:千分之6.5秒内可承受3,400g加速度的撞击、摄氏1,100度的高温60分钟、摄氏260度的高温10小时,以及20,000英尺(约6000米)水深的水压30天。按理来说它怎么可能会出问题呢?
但事实上各位见过上图这样的也就理解了,它的要求是能在这些极端条件下能被解读出数据,而不是保证所有的功能都正常,黑匣子没有定位信号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1、高速冲击下黑匣子信号发射设备或者电池失效毁坏;2、黑匣子所在位置状况不佳:可能陷入泥中很深,可能被其他金属件包裹;3、可能掉入水下触发了音频信号;4、可能整机彻底毁坏,据网传资料MU5735可能垂直坠落,其毁坏可能性也不小;黑匣子搜索有简单也有困难,有搜索到却因为损坏严重无法解读,也有根本就搜索不到的阿案例:1996年10月2日,从迈阿密开往智利圣地亚哥的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准将国际机场的秘鲁航空603号班机,在起飞半小时后坠毁于秘鲁利马的太平洋海面上,机上70人全数罹难。
秘鲁航空603号班机空难从水下打捞的黑匣子驾驶舱对话解读表明,当时飞控电脑不断发出互相矛盾的警告,比如发出飞机超速警告的同时又发出失速警告,最终将调查重点指向了检测飞行速度的空速管,原因是地勤在进行飞机清洁之后,没有将黏贴在静压孔(位于飞机机身下前方)的护条除去,导致飞机空速不准。
客机空速管而南非航空的295号班机的黑匣子却没那么幸运了,1987年11月28日该机坠毁在印度洋上,一年后黑匣子才被找到,但由于浸泡在海水中时间过久,其塑胶磁带已经开始分解,解读已经非常困难。
还有劳达航空的004班机1991年空中解体坠毁于泰国境内,尽管通过驾驶舱录音确认原因是机械故障导致反推突然打开坠毁,但飞行记录仪被毁,无法获取资料,至今也不知道其故障的真正原因。
当然无法寻获的MH370则更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这架飞机在2014年3月8日在印度洋失踪后全球几十个国家组织了庞大的搜救团队在搜寻了数月之后仍然毫无消息,更不用说找到黑匣子了,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8年,我们期待真相揭开的那一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