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经常用到视频信号的转换,所以整理了有关VGA、DVI、HDMI、DP的一点粗浅知识,分两部分说明下:
第一部分是:各种接口的样子及针脚定义
第二部分是:常见接口的转换
一、接口认识
1、名称及接口形状
固定在设备上的一般为座(Receptacle),信号连接多使用针孔形状,有时也称为母头;连接电缆上的为头(Plug),信号连接多使用针形状,有时也称为公头。
母头实物
公头(Plug)实物
2、示意图及引脚(PIN)编号大:多数情况下,面对插座,孔状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方式定义孔序、双面金手指则是从右到左上下交错方式顺序定义针脚(DVI例外)。
对应的插头端,面对接口,孔状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定义针脚、双面金手指则是按从左到右上下交错方式顺序定义针脚(DVI例外)。
3、接口说明:VGA全称为Video Graphics Array,也就是视频图形阵列,是IBM在1987年推出的视频传输标准。DVI是1999年由INTE、COMPUQ、IBM、HP、IVEC、FUJITUS推出的接口标准,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即数字视频接口。基于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一种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在2002年12月推出,2009年5月推出1.4版本。DP(DisplayPort)也是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是2006年5月收AMD、INREL、NVIDIA、DELL、HP、联想等推出,2019年推出2.0版本。
4、发展历程
5、关于热插拔:VGA和DVI有设计时是不支持热插拔的,从接口上看,在设计时使用了两个螺丝,不仅起加固作用,同时也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拔插的。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有些特殊情况下热插拔也是可以的:DVI头的虽然16针也是热插拔监测,但第14针(馈电)比其它针都短一些,热插拔时是先断电的。
HDMI和DP在设计时是支持热插拔功能的,在实际使用中有烧设备或芯片的情况,是因为使用了劣质的线材或接头。如在HDMI母头的第19针,设计了一个短的热插拔监测针,在拔除HDMI的时候,这根监测针是最先断开连接的, HDMI电路监测到断开之后,就会通知输入输出设备停止工作,用来起到热插拔的作用。
二、VGA接口
VGA接口也称为D-Sub接口。在CRT显示器时代,VGA接口是必备的。因为CRT是模拟设备,而VGA采用的也是模拟协议,所以它们理所当然被匹配来使用。VGA接口采用15针的插针式结构,里面传输分量、同步等信号,是很多老显卡、笔记本和投影仪所使用的接口。后来液晶显示器出现,也带有VGA接口,但显示器内置了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VGA接口的一个缺点是它支持的分辨率仅有1080p,在高分辨率下字体容易虚。目前,VGA接口已逐渐退出舞台,现在更新的显示器也已经基本没有VGA接口了。
1、实物与示意图:
2、15针VGA各针脚的定义:按照VGA接头(15HD)的标准,共引脚的定义如下:(有时也称DB15)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1 | 模拟信号的“红” | 6 | 模拟信号的“红”的接地端 | 11 | ID Bit地址码 | 2 | 模拟信号的“绿” | 7 | 模拟信号的“绿”的接地端 | 12 | ID Bit地址码 | 3 | 模拟信号的“蓝” | 8 | 模拟信号的“蓝”的接地端 | 13 | H Sync行同步信号 | 4 | ID Bit地址码 | 9 | 备用 | 14 | V Sync场同步信号 | 5 | N/C | 10 | 数子信号的的接地端 | 15 | 屏蔽端 |
三、DVI接口
DVI的种类有很多,接口上有DVI-A、DVI-D、DVI-I三种之分,又可分为单通道与双通道。DVI-A(DVI-Analog)接口只传输模拟(Analog)信号,实质就是VGA模拟传输规格,换了个接口而已,常用于转接显卡的DVI-I输出到VGA显示器接口(目前DVI_A已淡出市场)。DVI-D(DVI-Digital)接口是纯数字接口,不兼容模拟信号。DVI-I(DVI-Integrated)接口,兼容DVI-I和DVI-D两种插头,兼容数字和模拟信号。它们的接口形状不同,如果接口不匹配就无法插入使用。DVI接口的优势在于它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不需要进行信号转换,所以速度更快,信号几乎没有衰减。同样DVI接口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它支持的分辨率最大是2560*1600(2K),因此对于4K显示器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
1、三种实物图:
2、示意与针脚定义
DVI_I的定义: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1 | D2- | 9 | D1- | 17 | D0+ | 2 | D2+ | 10 | D1+ | 18 | D0- | 3 | 屏蔽D2/4 | 11 | 屏蔽D1/3 | 19 | 屏蔽D0/5 | 4 | D4+ | 12 | D3- | 20 | D5- | 5 | D4- | 13 | D3+ | 21 | D5+ | 6 | DDC CLK | 14 | +5V | 22 | TMDS CLK屏蔽 | 7 | DDC DATA | 15 | GND | 23 | TMDS CLK+ | 8 | Analog V sync | 16 | HPD | 24 | TMDS CLK- | C1 | Analog Red | C5 | Analog Ground | C3 | Analog Blue | C2 | Analog Green |
|
| C4 | Analog H sync |
C1、C2、C3、C4、8脚的信号实际就是RGBHV。DVI-D的定义: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1 | D2- | 9 | D1- | 17 | D0+ | 2 | D2+ | 10 | D1+ | 18 | D0- | 3 | 屏蔽D2/4 | 11 | 屏蔽D1/3 | 19 | 屏蔽D0/5 | 4 | D4+ | 12 | D3- | 20 | D5- | 5 | D4- | 13 | D3+ | 21 | D5+ | 6 | DDC SCL | 14 | +5V | 22 | TMDS CLK屏蔽 | 7 | DDC SDA | 15 | GND | 23 | TMDS CLK+ | 8 | NC | 16 | HPD | 24 | TMDS CLK- |
四、HDMI接口
HDMI接口是目前最主流的接口了。它在2002年提出,现在已经发展到HDMI 2.1标准,已经能够支持4K 120Hz及8K 60Hz,支持高动态范围成像(HDR),可以针对场景或帧数进行优化,向后兼容HDMI 2.0、HDMI 1.4。最主要的是,它是视音频同时传输的。如今很多的显示器内置音箱,使用一根HDMI线,就可以同时完成图像和声音的传输,这也是HDMI的一大优势。也因为如此,HDMI成为了当今显示器最常见的接口。
1、实物与示意图:
主要有标准HDMI接口,mini HDMI接口和Micro HDMI接口。对于长距离传输的HDMI线,一般线材较硬,这样,就尽量使用带有标准的HDMI接口的设备,以得到稳固的连接。Mini HDMI接口和Micro HDMI接口则更适合于小设备的使用。
2、针脚定义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PIN | 信号 | 1 | D2+ | 2 | D2屏蔽 | 3 | D2- | 4 | D1+ | 5 | D1屏蔽 | 6 | D1- | 7 | D0+ | 8 | D0屏蔽 | 9 | D0- | 10 | CLK+ | 11 | CLK屏蔽 | 12 | CLK- | 13 | CEC | 14 | NC | 15 | SLC | 16 | SDA | 17 | DDC/CEC地 | 18 | +5V | 19 | HPD |
|
|
|
|
五、DP接口
DP接口不仅是在视频传输上比较先进,在接口设计上也比较先进,在保证足够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利用20根线实现了4条高速、1条低速差分信号的传输,不仅带宽高,而且功能强。相对于3条高速差分信号的HDMI而言在接口设计上就具有先天的优势,更没有HDMI笨拙的模数转换、扫描的弊病(有时会有色块或半屏)。所以DP的先进实至名归。DP接口目前是HDMI接口的竞争对手。在2006年5月发布接口,也就说比HDMI还要更新。目前DP接口发展到1.4版本,能传输10bit的4K 120Hz视频,也可以支持8K 60Hz视频。DP1.4兼容USB Type-C接口,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DP1.4协议,在USB 3.1传输数据的同时,同步传输高清视频。从趋势来看,这对于推动周边影音及影像设备的升级,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DP接口也可以单根线同步传输声音,达到使用显示器声音的使用方式。
1、实物与示意图:
2、针脚定义
PIN | 定义 | 信号 | PIN | 定义 | 信号 | 1 | ML_Lane 0(p) | 通道0差分正信号 | 11 | GND | 接地 | 2 | GND | 接地 | 12 | ML_Lane 3(n) | 通道3差分负信号 | 3 | ML_Lane 0(n) | 通道0差分负信号 | 13 | GND(CONFIG1) | 接地 | 4 | ML_Lane 1(p) | 通道1差分正信号 | 14 | GND(CONFIG1) | 接地 | 5 | GND | 接地 | 15 | AUX_CH(p) | 附属通道差分正信号‘True’ Signal for Auxiliary Channel | 6 | ML_Lane 1(n) | 通道1差分负信号 | 16 | GND |
| 7 | ML_Lane 2(p) | 通道2差分正信号 | 17 | AUX_CH(n) | 附属通道差分负信号 | 8 | GND | 接地 | 18 | Hot Plug | 热插拔检测 | 9 | ML_Lane 2(n) | 通道2差分负信号 | 19 | DP_PWR Return | 接头电源回复 | 10 | ML_Lane 3(p) | 通道3差分正信号 | 20 | DP_PWR | 接头电源 |
不同接口能否转换?请看楼下的第二部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