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18|回复: 70

[1980] 82年4万美元顶级货~Sony索尼BVP-330AP广播级ENG摄像机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3 1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2-12-13 12:08 编辑

================
0、前情回顾
================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完成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摄像机拆解,小到掌中宝DV,大到演播室广播摄像机,最老的摄像管摄像机也涉猎不少,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如果你还没看过我的帖子,可以从这个汇总中补补课~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本文严格意义上算是1984摄像管三部曲的外传,本次拆解的机器82年开始发售,我手上这台是86年生产的。自从上次收购了DXC-6000机型,我就一直搜索并收集它的广播级版本BVP-300及BVP-330,还真就让我在俩月内都收到了,并且都是带A结尾的改进型号,300A还能使用,但330A就不能用了,因此我今天就直接一步到位给大家拆最顶级的BVP-330A,作为命途多舛的2022年结尾宏大作品分享给大家,因为受新冠病毒影响,头脑昏昏沉沉的写文不知所云,敬请担待。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BVP-300系列产品线

上次在DXC-6000的背景介绍中提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Sony和法国汤姆森公司Thomson签署了授权制造三管摄像机的协议,之后在MK-2基础上开发了BVP-300 ENG用广播摄像机,1978年定型的BVP-300采用了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生产的Plumbicon氧化铅摄像管XQ-1427,直径为17-18mm(2/3英寸)。紧凑的机身和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BVP-300出售了5000多套,打开了ENG电子新闻采集新时代的大门。


在BVP-300热卖后不久,飞利浦于1981年成功研发新的“二极管枪”氧化铅摄像管,将画质提升了一个档次,分辨率达到了600电视线,Sony也顺势而为,在1982年推出采用“二极管枪氧化铅摄像管XQ-2427的升级款BVP-330,后续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小改款330A,至此索尼完善了由低端(DXC-6000)到中高端(BVP-300)再到高端(BVP-330)的BVP-300系列产品线。

BVP-300系列在中国

既然是Sony的中高端产品,BVP-300系列价格自然不菲。以本次拆解的BVP-330AP为例,作为产品线顶级产品,出厂价高达33,000美元(不含镜头),其中成本最高的还是氧化铅摄像管,一套RGB三色摄像管就能卖1万美元,完全配齐镜头和组件之后,价格直逼45,000美元。相较之前拆解的DXC-M3摄像机才卖6千多美元/台。
尽管如此,我国还是引入了少量的BVP-300/330(A),与原有设计初衷ENG用途不同,当时的主流背包VTR(录像机)是3/4英寸磁带U-Matic的BVU-50,它的解析度无法发挥摄像机的全部实力,因此主力采购该机型的国内省台主要还是用作演播厅主力摄像机,当然索尼铁粉CCTV央视也有不少,BVP-300系列摄像机在国内最知名的用途是……


1、参与拍摄了86版西游记,就是最老的那套。摄像师王崇秋曾经披露,整个西游记都是用一台BVP-300P拍摄的,并没有第二台机器。



2、参与拍摄第一届、第二届春晚,也就是83、84年春节联欢晚会。83年春晚有五台BVP-300摄像机参与直播拍摄;84年数量不详,但参加拍摄的依然是BVP-300摄像机

BVP-330独特之处
除了上文提及300与330成像元件不同之外,BVP-330还在300的基础上增加了Auto Center的功能,该功能可自动处理RGB三支摄像管拍摄画面重合对齐,减少画面的彩边效应,此外BVP-330的暗光拍摄能力也增强了,Sony还推出相关的广告。


“发展至今,新闻人再不惧黑暗”——BVP-330



Sony官方在产品手册中,对BVP-330A参数的介绍。


通过切换后背的适配器盒子,BVP-300、330都可以连接CCU-300进入EFP摄像机状态

================
2、外观展示
================






包装箱




300A与330A双机并排,BVP-330A的成色糟糕


提手相似,但330A前后多了挂载肩带的卡扣


两台机器的后面小方盒子是一样的,都是连接VTR的适配器,请注意两台机器记忆电池的位置不同,330A是在机身侧面



两台机器的镜头和寻像器连接口也不同,330A是朝下的,还多了理线器


而且寻像器的色彩也不同


前脚操作面板也不同,注意右机多出来的一个活动开关


带镜头和寻像器之后,重量来到6.4KG




各个角度来一张,桌面一直都很乱……


铭牌



前后脚的小盒子


自动中心对齐按钮


滤色片的保护盖已然丢失


80年代初期,Sony依然用非常原始的方法连接寻像器



不过广播机的寻像器已经初具雏形



不知道是否是岁月造成了内部的病变


已然无法使用,白内障了


前肩板




记忆电池




连接VTR的适配器

================
3、拆解展示
================





内部呢,和BVP-300以及DXC-6000乍一看非常相似,但Sony在颜色上作了区分



棱镜分色系统是富士厂供应的




01-PA板,红色的标记,Saticon管子的DXC-6000是白色的


85年生产


02-VA板,橙色的




可能在用料选择上Sony有点不同,色彩偏青




03-AB板红色



04-SH板,这个没啥变化




05-DF板叠罗汉







质感还是不错的


而且还自带维修状态的垂直插槽,方便检修





06-PR板,和DXC-6000一样






07-IE板轮廓增强,上面有2H延迟线



08-AT板,自动化三管中心对齐的功能板,基材和其他板材不同




而且它还是多层板,透光可以到中间还有一层,至少是带夹层的PCB




注意那烧糊的钽电容糖豆,时间长了老化导致短路,然后通电后就烧了,距离燃烧后释放了大量烟雾……


Sony自研的芯片






09-EN板




10-SG板和DXC-6000的一样




用于产生GenLock同步锁相信号



同样支持维修体位




最后一个电源板,改良用于适应二极管枪的摄像管


拆完了,该拆前面的管子了



摄像管管尾接口


尾部的记忆电池和适配器连接线




用于微调摄像管中心对齐的旋钮





前脚电路


这个角度基本上可以看到成像元件和光学分色棱镜占据巨大的空间



后面的小盒子也是可以翻开进行维护的




非常多的接口,并且都是防呆设计



精密变阻器


信号点都打胶了



另一面外壳拆解了



线材的质量惊人,有点像尼龙线束,并且色彩丰富



拆掉尾部的小盒子,可以看到巨大接口


机身接口


经过查找资料,发现该VTR接口并没有RGB分量输出,只有复合信号输出……难怪画质下降严重



保险丝



提手也拆掉了



拆掉滤色片



拧松棱镜系统,然后取下前面板


经过一番较劲,终于将大家伙从外壳里挪出来了


这下机器就没剩下啥了


足够凌乱



最核心的三摄像管系统



RGB三色系统




拧掉黑色的限位圈,就可以抽出摄像管



先从绿色下手



XQ-2427G,G代表绿色,没错氧化铅摄像管需要色彩搭配,每一种颜色都有对应的管子,而Saticon不需要,混用即可
这只氧化铅摄像管是松下代工,飞利浦授权的


顶部的保护玻璃,土黄色的那一层便是氧化铅物质组成的感光层


内部还有唯一的编号,以及后面的吸气剂





红色的管子,后面吸气剂变白了,说明它应该是漏气了


都拆出来了,一一对应



大家多看看吧,估计很少有人能给你们拆这么仔细了哈哈,氧化铅的机器很贵,存量也不多了


然后我就……失手打破了一只管子,真的是不小心,没想到如此脆弱,放到40年前,那可是3000多美元外汇打水漂了



光敏材质的靶面



电子靶


半透明的电子靶,还挺好看的








大家自己看吧~


拆掉管子







不知道是不是老化导致的,看起来很奇怪


发现蓝色部分的光学通路患了白内障




罪魁祸首就是这篇玻璃,胶水老化




偏置灯泡、以及导光玻璃板





分色棱镜


通过光学等手段,将色彩分离为RGB


两只管子(少了一个R)


大小和DXC-M3的对比下



拆完主机,再拆寻像器




寻像器里面也比较老了

拆解之前曾经开机,先是AT板上的钽电容红色糖豆爆炸了,屋里满是烟雾,后来寻像器也有类似症状,遂不敢再尝试,就一拆到底了,改日再分享BVP-300A的拍摄画面吧,相信有西游记的味道,今年的拆解帖子就发到这里,提前祝大家2022收尾顺利,我去养病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参与人数 10家元 +246 收起 理由
xuan1991 + 50 認真發帖
刘义兴 + 50
geek云中漫步 + 20 原創內容
zsm小明 + 20
jerryfbm + 20 優秀文章
hongo + 20 優秀文章
jf201006 + 20 原創內容
惊鸿飞雪 + 20 優秀文章
imyels + 6 謝謝分享
zto中通快递 + 20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2-12-13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钱收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4: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眼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4: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文物价一百多,运费就大几十,说实话不算贵了,但是不能用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4: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真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5: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没破~还能尝试修一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6: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sadfun 发表于 2022-12-13 15:49
管子没破~还能尝试修一修

不了不了……家里好的机器还有不少,我可不想再炸点啥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7: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hrc 于 2022-12-13 17:04 编辑

哟, 我还背过这个机子的背包,当年用的BVU-110P 录像机。
电教中心退役这些机子的时候我也没想起来收藏一台。再说那时候我也没有钱买。 BVP 300B 处理一千元一台、DXC M3、6000、Z31A 都是八百,正好一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处理价我也买不起。 但是有脑子活分的买了全套下海去给婚庆公司做摄像,成了富一代。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18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先生 + 18 精彩回帖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8: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samhrc 发表于 2022-12-13 17:00
哟, 我还背过这个机子的背包,当年用的BVU-110P 录像机。
电教中心退役这些机子的时候我也没想起来收藏一 ...

致敬前辈!电教中心使用的频次应该比电视台低吧,机器的残值至少管子寿命应该还有一些。千把来块工资是九十年代?摄像机+录像单元拍婚礼有点复杂了吧,弄个M9000之类的大VHS摄录一体机器拍不比这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2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2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随便一部智能手机拍的视频就能秒杀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2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是乌克兰成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2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真是高级货。满满高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0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有这个技术水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08: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笑的先生 发表于 2022-12-13 18:14
致敬前辈!电教中心使用的频次应该比电视台低吧,机器的残值至少管子寿命应该还有一些。千把来块工资是九 ...


电教都是电视台淘汰的设备,特别旧的。95年左右。那些司仪婚庆那还不是捡破烂有什么用什么,M9000也要好几万。拍回来素材再转录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1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玩了。。。SONY的工业设计还是比较牛的,模块化设计,易于维修维护。
竟然82年就用了那么多的集成电路了。。。

前一段拆过一个2010年左右出厂的PANASONIC的3CCD 数码相机,分光镜和3CCD的核心模块也就三个手指头那么大,30年的科技进步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12: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子好像都是镀金啊    设计真是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20:45: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不错,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6 02:34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