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拆开关按键的不少,但是类型较少参考性不高,于是想发一个常用开关按键汇总贴,便于坛友查阅,省的不知道内部构造和引脚定义还得自己再拆一遍。这个帖子耗时巨大,拍照累的我手抽筋 光图片就200多张,拆解耗时至少7-8个小时,几乎把手底下大部分开关按钮都拆了一遍,话不多说下面开始。
大电流的扭子开关(增泰E-TEN1321)
做工不错电流15a
双刀结构,有接线紧固螺丝。
外观皮实
上面有个金属框架卡住上半部分
拆开,内部塑料拨杆
金属手柄戳在里面
拔出来
内部动触片
静触片有镀银
另一个常见的双刀开关(KCD4)
正面
参数
6个脚双刀双掷
两排的顶帽
内部弹簧
动静触片,做工较差。
下面两脚的船型开关(KCD3-T125)
参数
侧面
正面
拆开
弹簧戳这里和动触片连接
两个静触片
靠弹簧波动动触片实现触点切换
下吗电摩的喇叭开关
做工粗糙
两脚
左侧弹力结构,按动右侧使动静触片连通。
左侧弹簧容易损坏,或者弹簧的卡槽容易裂。
下面是三段开关
6个脚
侧面
反面,做工稀烂。
拆开
拨杆波动切换两组触点接通
档位开槽
拨杆上弹簧加滚珠
另一面原理一样
闪火开关
反面
侧面
三脚
拆开,这个带按下复位功能,相对比较复杂。
无论拨到左或右按下拨杆就回到中位
也是滚珠加弹簧加卡槽的档位切换
拨动一下进入另一个卡槽
弹簧加滚珠
复位原理,按下拨杆上面的黑色塑料凸起会带动下面白色的拨片沿着开槽形状运动,无论左右都会被强制居中。
动静触点,顶部压片粘死无法拆卸。
翘板开关(KCD1)
三脚
这种比较常见
内部结构
动触片中心凹陷两边翘起,顶帽在其上滑动实现切换。
带灯款(KCD1-2)
三个脚有两个脚是开关,另一个和中间的脚是指示灯。
底部,这种如果220v必须火线零线一起接,少一根灯不亮。
拆开,按键帽。
里面有颗led和电阻
内部稀烂
左侧指示灯的电极,右侧两个作为开关,中间静触片作为公共端。
当按键向左按下,按键帽的led一个电极和左侧触片接通,按键帽中间的顶帽作为led的另一个电极接触开关中间静触片的同时,把动触片向右下压,所以开关接通的同时指示灯亮起。
拿下触片时
另一个(0Y601-101/B)
这个更省事儿
弹簧滚珠都省了,直接一个弹片既是触片又是弹片。
猜猜是那个地方的开关?
直接戳里面
下面是手电上比较常用的开关
参数
底部
侧面
拆开
结构如下图
按钮由两部分组成
内嵌一个白色锯齿状按键帽,和黑色配合实现旋转切换(内部旋转)
黑色按键帽卡在固定槽内
每次按动按键帽,内部白色按键帽会在外框和锯齿作用下旋转
按一下旋转一定角度卡在一个台阶上,临近台阶高低交替变化。
所以白色按键帽交替高低变化,所以触片跟着变化,顶起时就是关闭。
下沉时就是接通
另一个下船型开关(KCD1-1)
三脚带灯
拆开
这款用的氖泡加电阻
触片
另一款不带灯(KCD1)
两脚
这个不带灯
弹簧和顶帽
触片
缩小版的(KCD11)
侧面
这个电流很小
拆开
内部结构几乎一样
下面是三脚拨动开关
侧面
拆开
中间电极比较高,配合弹性的动触片实现档位段落感。
拨杆
内部弹簧加触片
更小的
三脚直插
拆开,这个电流更小,切换靠一个夹片。
滑动到另一侧接通另一组
档位段落感靠凹陷和塑料拨杆的凸起实现
滑动夹片戳在这里
6脚双刀开关,早期万用表常见,可靠性较低。
侧面
这种有不同大小的,内部结构基本类似。
拆开
两侧的动触片
外壳的静触片
戳在里面上下实现切换
弹簧戳在这里,提供弹力和固定挂钩。
白色按键侧面有滑道,每次按下挂钩会在滑道里滑动,切换到不同位置,按钮高低会跟着变化。
挂钩切换到中心位置时按钮被下沉锁定,再按会弹起。
贴片6脚开关
反面
侧面
拆开
内部拨杆
拨杆上两组触片
对应两排静触点
档位段落感靠拨杆上的凹槽和外皮弹片实现
这里
可能算最小的贴片开关了
左右四个固定脚
三个脚的
反面固定柱
很薄
侧面
外壳铁皮卡在这里
拆开
拨杆上的动触片
段落感靠一个小弹片配合拨杆凹槽实现
弹片特写
下面拆微动,这四个类似算一个。
有插脚的有贴片的,但是内部都差不多
所以只拆一个
拆开后,结构很简单
按键
底座
锅仔片和内部触点
这四个也算一个
拆硅胶按键帽的
侧面
底部,这个四个脚,实际左右两边两脚是短路的,可以看做两脚。
拆开
按键
底座和锅仔片
下面两个算一个,一个贴片一个立插。
拆插件款
侧面
三个引脚中间是外皮
拆开
底座
结构都差不多
这个金属按键
底部
拆开,做工好不少。
锅仔片上粘了一层聚酰亚胺胶带固定,隔绝空气防止氧化。
这两个算一个
拆矮的,比较常见。
底部
侧面
拆开
用的圆形锅仔片
更小的
三个脚的
底部
侧面
拆开
做工较好,中间和两边任意两脚就行。
再小的
贴片4个引脚
侧面
拆开
左右两对引脚互为连通状态,等效两个引脚。
还小的
以前手机上常用
顶部
侧面
拆开
按键
底座
用了两个长方形锅仔片,为了增加弹性和手感用了两片,但是这种锅仔片很爱坏,用不多久锅仔片两边就会断裂。
锅仔片特写
另一款微小款
底部
侧面
拆开,做工不错。
薄膜款,就一层聚酰亚胺胶带密封。
底部
侧面很薄,蓝牙上常见。
最后的巨无霸
底部
侧面
拆开
很大手感也很好,适合大型设备。
巨人和小孩对比
总算发完了,累死我了。。。。。。
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