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388|回复: 78

[拍摄] 中国特供版价值21万~索尼Sony专业光盘摄像机PDW-539P拆解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 2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4-4-3 20:20 编辑

好久不见~今天拆一台日本索尼Sony公司生产的专业光盘摄像机,惨遭拆解的摄像机型号为PDW-539P,属于ENG用途的广播级摄像机,与之前拆解过的磁带机型不同,该机型使用可重复写入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Sony给这种专业光盘设备产品线命名为XDCAM,产品型号命名以PDW开头。


XDCAM系统与专业光盘
摄像机拍摄的素材早先是存储在磁带上,磁带体积大,伺服机械构造复杂,易用性还是稳定性差强人意,并且磁带编剪属于线性编辑,操作复杂不直观,倒腾素材很痛苦。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磁带和线性编辑系统越发显得落后。
尽管20世纪末已经有一些固态存储技术的摄像机应用(比如MMC存储卡),但大多属于家庭应用领域,专业广播行业尚未发展出通用的“无带化”存储方案,不过“无带化”终究是大势所趋。在2003年,Sony推出了第一代基于“专业光盘(Professional Disc)”的XDCAM系统。


专业光盘非常类似后世的蓝光碟,直径12cm,读写使用405nm的蓝紫激光,在Sony的产品规划中有两种规格,23GB的单层版本与50GB的双层版本。为了防止盘片划伤,专业光盘都有一层保护外壳,只有装载时盘片才会露出。

根据资料显示,单光头最大读写速度可达86Mb/s(约等于每秒钟传输10MB的数据),理想情况下,光盘可以反复读写上万次。



XDCAM又分为SD、HD、HD422和EX系列,除了EX属于闪存介质外,其余几种都使用专业光盘介质。作为“无带化”的先锋,XDCAM基于文件的记录模式属于非线性记录,支持快速随机访问,支持缩略图搜索,记录不会覆盖已有素材等等优势,配合硬件还支持互联网传输,FTP存取等能力,在2003年相比其他磁带系统拥有较大的进步。

XDCAM系列采用DVCAM和MPEG两种可切换的编码格式,后者属于MPEG-2压缩编码,码率最高可达50Mb/s, MPEG HD422格式最高支持1920x1080逐行全高清编码标准。


中国特供版!PDW-539


Sony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XDCAM标清摄像机PDW-510和530,两台机器都是全新设计的外观,识别点在于机身右侧非常明显的突出盖板,以及月牙状的黑色光盘仓塑料挡片。
510就是披着XDCAM外衣的光盘版DVCAM格式摄像机,530才是真正支持MPEG编码的XDCAM摄像机(但也只是标清版本,支持MPEG IMX标清编码)。双机都采用2/3英寸的16:9 Power HAD EX CCD,可以切换4:3和16:9画幅录制,标配BVF-20宽屏取景器,同时530机身内部还有双层色温/ND滤色片。



而今日主角PDW-539,则是2007年由索尼中国发布的,Sony声称539是在530的基础上完善和提高后推出的新款产品,画面调制深度可达70%,使用4:3的CCD替换掉原先16:9可变CCD,并且阉割了双层滤色片以及宽屏的取景器,改为1.5寸常规取景器。这个时候距离PDW-530发布已经过去4年时间,对照两机型的参数表和外形,几乎没有显著性变化,可以说PDW-539就是Sony对中国市场的特供版本,至于是否为阉割版,那就见仁见智了。




至于PDW-539的售价,网上众说纷纭,但据可靠来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名录)记载,一套PDW-539摄像机要21万人民币,应该是算上镜头等配件价格了。这个价格还挺贵的,但是PDW-539在中国的保有量非常高,网络上可查到N多电视台采购该机型的新闻水稿,因此十几二十年后,海鲜市场淘汰的机器也不贵,最便宜的百十来块钱就能提到一台裸机,因此才有了本次拆解。



最后展示一下该机型的参数表格,感兴趣的可以下载PDF文件仔细研究



接下来展示外观设计


XDCAM标志性的黑色半月状黑色塑料挡板,以及较为现代的外观设计


至少比多年前的摄像机看起来曲线圆润很多


经典的拨杆操作位,和之前拆解的DVW-790如出一辙


下方是设置菜单的拨杆开关,以及存储设置文件的记忆棒插槽


型号标签


标签旁边的操作保护盒,也是经典设计


机身后部是V字电池接口




机身还搭载了2.5英寸多用途LCD液晶屏一块,可以翻转折叠,除了显示时间码、电平值之外,也可以设置作为监控屏


机身侧面



尾部和右侧下部的接口,也是十分丰富



前脸是经典的MIC插槽设计,以及传统的12Pin镜头接口


到手的时候滤镜已经发霉……


单层滤镜以及12V采访灯的开关



可以调节滑动的肩垫,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手上有一盘专业光盘,23GB的单层版本,日历麦克赛尔MAXELL出品



插入光盘仓的时候,保护盖子会打开,露出光盘本尊


光盘仓就是这里了



双格式支持标识,专业光盘标识,以及XDCAM的标识


接下来开始拆解


先拆掉光盘仓(光驱)所在的右侧盖板


emmm,有点偷工减料?CCD没有做屏蔽,内部空间还挺大的


拆掉光驱



先瞥一眼吧,一会仔细再拆它


上面还有一个风扇给光头散热



再拆左侧盖板


内部的电路有很多层,看起来不错呦


侧盖板由四根排线连接


内部扑面而来的PCB,右下方是一片选配PCB,用于支持SDI输出


拆掉CCD信号输出放大器PCB




RGB三路信号,分别对应独立的电路




看多绿色PCB,再看蓝色的还真有点不习惯,挺漂亮的




选配的CBK-SD01板



Sony官网给出的数据,一块小板子要13万日元,以现在汇率来看要6K人民币,太贵了!



第一片主板,比巴掌还大的蓝色调PCB,上面最明显的就是那个黑色四方块的IC



然后是密密麻麻的各种元器件



可算是来着了,Sony自研CXD9124AGB处理IC,应该就是宣传册里面说的12BIT的A/D转换器了





很多外围电路,没有维修手册,只能给大家看看了,感兴趣的朋友就自己按图索骥查查型号吧


非常赏心悦目


移除第一块主板,露出第二块主板真容



这第二块主板是堆叠放置,由两块子板组成


里面别有洞天,IC含量很高,密集程度和电脑主板不遑多让



上面的子板



还是挺漂亮的吧


疑似网络芯片


Intel的芯片


旁边的RAM颗粒




各种IC,黑块块……



第二块子板,主板下面那块PCB



这块是XILINX的FPGA芯片,型号为VIRTEX2 PRO,XC2VP30,似乎当年非常火,常用于视频信号处理


上面的RAM颗粒


另外一块XILINX的FPGA芯片


德州仪器的信号处理芯片DSP,比较有趣,上面是一块金属散热片,下面才是IC本尊




IC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电容,非常像城市




最后是靠近光驱一侧的光驱驱动板了



IC也不少





最后一图是光驱旋转电机的驱动,还有一个继电器




侧盖板PCB也十分复杂,这么多元件到底是干啥的呢




除了密集的IC就是密集的电容


侧盖板PCB的一个角落


拆完PCB,再看看铝镁合金的侧盖,上面也镶嵌着一些零部件


一个滚轮小PCB


控制盒里面的小PCB


记忆电池,规格是CR2450,直径24mm,厚度5mm,挺大的……


光驱散热风扇,非常小,大概4cm见方


主板散热风扇,稍大一些,应该有5.5cm见方



为了防止激光辐照,光盘仓门有一个锁止机构,这个就是锁止机构,内部含有一个直流电机,通过蜗杆旋转控制卡扣锁定仓门


电源模块,放在机身的后部



电源模块两片,没有屏蔽罩子





没有电路图指引,估计只能用来拆零件了……



电源PCB的细节



后部无线音频收发模块仓



接口和软排线



用于提供机身外接摄影灯的电源模块,藏在激光警告标志贴纸的下面,用料感觉比之前缩水了……



继续拆,机身背后的电池连接板整体拆除,露出镁铝合金框架了



桌子上也变得混乱不堪……



继续拆提手部分,后部的塑料盖也起到散热风道的作用


拆掉风扇



提手部分完全拆下来了,提手上面有两个自定义按键


拆掉提手可以看到采访灯的供电插座(左侧)以及供电开关(右侧)


拆掉发霉的滤镜



摄像机的前脸可以取下来了,3CCD成像核心元件就在这里



记忆棒接口以及部分PCB


寻像器20PIN连接底座


拆掉肩垫



摄像机尾部接口总成电器盒


接口挺多的,电源接口下面的信号输出接口可以输出模拟/SDI数字接口


尾插板上面的音频电容板




电容大大小小,可以拆件用,用料都挺不错的



尾插板,都是卡农接头,负责音频部分



设计感十足的摄像机前脸,大眼睛非常吸睛



拆的机器多了,感觉这一款没有特别的地方




我一般会拆掉棱镜和3CCD组件,弄个木头底座当摆件



还挺有工业风格的,棱镜没有发霉,还可以~


深邃的CCD,4:3的标清CCD



让我们看看带仓


外壳上有一个小毛刷,可以清理光头镜片




光驱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负责进出光盘,相当于带仓的进退带机构,就是上面的黑色部分



从下方看进退盘机构





传感器和进退仓电机


第二部分就是传统光驱的旋转电机和光头组件了



可以上下活动寻道的光头组件


光盘旋转电机上有强磁铁,吸力不小


某个传感器




拆掉光驱后面的蓝色PCB,上面元件不多,主要是走线连接


只剩下框架的光驱,镁铝合金组件,非常结实



光盘旋转电机,相当与主轴电机了


应急手动退盘旋钮的传动部分



光头移动电机,以及滑轨


激光LD点亮的状态,可能不太明显吧,有一点点蓝紫色的光……功率太小了啊,最高才65mw……


小型全家福





拆的机身框架,与完整整机对比……是的,我买了两台hhhh好的那台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有机会上视频展示进退盘的效果,还挺有趣的


拆下来的排线有不少


各种接口全家福


零零碎碎的小零件


最后,IC多的令人发指的各种颜色PCB,花花绿绿



03年的半导体工业,日本还是很强的啊……


最后以标识作为最后的结束吧!

结语
索尼推出的XDCAM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无带化”的进程,许多电视台都是通过选用专业光盘采编播工作流程来取代磁带工作流实现“无带化”,尽管后来P2卡等更高级速度更快的固态存储设备不断推出,XDCAM还是以其特殊的优势,占据了广播摄像机的一席之地。直到2010年前后,我国地方电视台还在采购PDW-539P摄像机……这可谓是经典型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11家元 +330 收起 理由
海上生明月丶 + 30 謝謝分享
sean + 30 優秀文章
xz_zsz + 30 謝謝分享
ljlun + 30 優秀文章
cbh1a + 30 謝謝分享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4-4-3 2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日本可赚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电路板,眼都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想当年我们的月收入,小日子真是赚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复杂的东西要是我拆了估计装不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台采购不差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2: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哦大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繁杂的系统工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5:39: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半导体王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7:02: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当年这机器卖价值不值吧,当年国内能做出来吗?现在国内能做出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7:14: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记忆,现在还是日本垄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子当年领先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电一体化厉害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能使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39: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大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10几年前的产品
大法的做工和用料真是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元件,随便坏一个电容都不知道怎么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定性差强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7 16:54 ,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