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6|回复: 79

[拍摄] 中国特供版价值21万~索尼Sony专业光盘摄像机PDW-539P拆解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 2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4-4-3 20:20 编辑

好久不见~今天拆一台日本索尼Sony公司生产的专业光盘摄像机,惨遭拆解的摄像机型号为PDW-539P,属于ENG用途的广播级摄像机,与之前拆解过的磁带机型不同,该机型使用可重复写入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Sony给这种专业光盘设备产品线命名为XDCAM,产品型号命名以PDW开头。


XDCAM系统与专业光盘
摄像机拍摄的素材早先是存储在磁带上,磁带体积大,伺服机械构造复杂,易用性还是稳定性差强人意,并且磁带编剪属于线性编辑,操作复杂不直观,倒腾素材很痛苦。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磁带和线性编辑系统越发显得落后。
尽管20世纪末已经有一些固态存储技术的摄像机应用(比如MMC存储卡),但大多属于家庭应用领域,专业广播行业尚未发展出通用的“无带化”存储方案,不过“无带化”终究是大势所趋。在2003年,Sony推出了第一代基于“专业光盘(Professional Disc)”的XDCAM系统。

光盘.jpg
专业光盘非常类似后世的蓝光碟,直径12cm,读写使用405nm的蓝紫激光,在Sony的产品规划中有两种规格,23GB的单层版本与50GB的双层版本。为了防止盘片划伤,专业光盘都有一层保护外壳,只有装载时盘片才会露出。

根据资料显示,单光头最大读写速度可达86Mb/s(约等于每秒钟传输10MB的数据),理想情况下,光盘可以反复读写上万次。


发展.jpg
XDCAM又分为SD、HD、HD422和EX系列,除了EX属于闪存介质外,其余几种都使用专业光盘介质。作为“无带化”的先锋,XDCAM基于文件的记录模式属于非线性记录,支持快速随机访问,支持缩略图搜索,记录不会覆盖已有素材等等优势,配合硬件还支持互联网传输,FTP存取等能力,在2003年相比其他磁带系统拥有较大的进步。

XDCAM系列采用DVCAM和MPEG两种可切换的编码格式,后者属于MPEG-2压缩编码,码率最高可达50Mb/s, MPEG HD422格式最高支持1920x1080逐行全高清编码标准。


中国特供版!PDW-539

官网.jpg
Sony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XDCAM标清摄像机PDW-510和530,两台机器都是全新设计的外观,识别点在于机身右侧非常明显的突出盖板,以及月牙状的黑色光盘仓塑料挡片。
510就是披着XDCAM外衣的光盘版DVCAM格式摄像机,530才是真正支持MPEG编码的XDCAM摄像机(但也只是标清版本,支持MPEG IMX标清编码)。双机都采用2/3英寸的16:9 Power HAD EX CCD,可以切换4:3和16:9画幅录制,标配BVF-20宽屏取景器,同时530机身内部还有双层色温/ND滤色片。


539.jpg
而今日主角PDW-539,则是2007年由索尼中国发布的,Sony声称539是在530的基础上完善和提高后推出的新款产品,画面调制深度可达70%,使用4:3的CCD替换掉原先16:9可变CCD,并且阉割了双层滤色片以及宽屏的取景器,改为1.5寸常规取景器。这个时候距离PDW-530发布已经过去4年时间,对照两机型的参数表和外形,几乎没有显著性变化,可以说PDW-539就是Sony对中国市场的特供版本,至于是否为阉割版,那就见仁见智了。



价格.jpg
至于PDW-539的售价,网上众说纷纭,但据可靠来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名录)记载,一套PDW-539摄像机要21万人民币,应该是算上镜头等配件价格了。这个价格还挺贵的,但是PDW-539在中国的保有量非常高,网络上可查到N多电视台采购该机型的新闻水稿,因此十几二十年后,海鲜市场淘汰的机器也不贵,最便宜的百十来块钱就能提到一台裸机,因此才有了本次拆解。


参数.jpg
最后展示一下该机型的参数表格,感兴趣的可以下载PDF文件仔细研究
XDCAM_Product_PDW-539P.pdf (4.28 MB, 下载次数: 2)


接下来展示外观设计
IMG1.jpg
IMG2.jpg

XDCAM标志性的黑色半月状黑色塑料挡板,以及较为现代的外观设计

IMG3.jpg
至少比多年前的摄像机看起来曲线圆润很多

IMG6.jpg
经典的拨杆操作位,和之前拆解的DVW-790如出一辙

IMG15.jpg
下方是设置菜单的拨杆开关,以及存储设置文件的记忆棒插槽

IMG4.jpg
型号标签

IMG16.jpg
标签旁边的操作保护盒,也是经典设计

IMG5.jpg
机身后部是V字电池接口

IMG7.jpg
IMG17.jpg
IMG26.jpg
机身还搭载了2.5英寸多用途LCD液晶屏一块,可以翻转折叠,除了显示时间码、电平值之外,也可以设置作为监控屏

IMG8.jpg

机身侧面

IMG9.jpg
IMG10.jpg
尾部和右侧下部的接口,也是十分丰富

IMG11.jpg
IMG12.jpg
前脸是经典的MIC插槽设计,以及传统的12Pin镜头接口

IMG13.jpg
到手的时候滤镜已经发霉……

IMG14.jpg
单层滤镜以及12V采访灯的开关

IMG18.jpg
IMG19.jpg
可以调节滑动的肩垫,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IMG23.jpg
IMG20.jpg
手上有一盘专业光盘,23GB的单层版本,日历麦克赛尔MAXELL出品

IMG21.jpg
IMG22.jpg
插入光盘仓的时候,保护盖子会打开,露出光盘本尊

IMG27.jpg
光盘仓就是这里了

IMG24.jpg
IMG25.jpg
双格式支持标识,专业光盘标识,以及XDCAM的标识


接下来开始拆解
IMG28.jpg
IMG29.jpg
先拆掉光盘仓(光驱)所在的右侧盖板

IMG30.jpg
emmm,有点偷工减料?CCD没有做屏蔽,内部空间还挺大的

IMG31.jpg
拆掉光驱

IMG32.jpg
IMG33.jpg
先瞥一眼吧,一会仔细再拆它

IMG34.jpg
上面还有一个风扇给光头散热

IMG35.jpg
IMG36.jpg
再拆左侧盖板

IMG37.jpg
内部的电路有很多层,看起来不错呦

IMG38.jpg
侧盖板由四根排线连接

IMG39.jpg
内部扑面而来的PCB,右下方是一片选配PCB,用于支持SDI输出

IMG40.jpg
拆掉CCD信号输出放大器PCB

IMG41.jpg
IMG42.jpg
IMG43.jpg
RGB三路信号,分别对应独立的电路

IMG44.jpg
IMG45.jpg
IMG46.jpg
看多绿色PCB,再看蓝色的还真有点不习惯,挺漂亮的

IMG47.jpg
IMG48.jpg
IMG49.jpg
选配的CBK-SD01板

截屏2024-04-03 18.47.36.jpg

Sony官网给出的数据,一块小板子要13万日元,以现在汇率来看要6K人民币,太贵了!

IMG50.jpg
IMG51.jpg
第一片主板,比巴掌还大的蓝色调PCB,上面最明显的就是那个黑色四方块的IC

IMG52.jpg
IMG53.jpg
然后是密密麻麻的各种元器件

IMG54.jpg
IMG55.jpg
可算是来着了,Sony自研CXD9124AGB处理IC,应该就是宣传册里面说的12BIT的A/D转换器了

IMG56.jpg
IMG57.jpg
IMG58.jpg
IMG59.jpg
很多外围电路,没有维修手册,只能给大家看看了,感兴趣的朋友就自己按图索骥查查型号吧

IMG60.jpg
非常赏心悦目

IMG61.jpg
移除第一块主板,露出第二块主板真容

IMG62.jpg
IMG63.jpg
这第二块主板是堆叠放置,由两块子板组成

IMG64.jpg
里面别有洞天,IC含量很高,密集程度和电脑主板不遑多让

IMG65.jpg
IMG66.jpg
上面的子板

IMG67.jpg
IMG68.jpg
还是挺漂亮的吧

IMG69.jpg
疑似网络芯片

IMG70.jpg
Intel的芯片

IMG71.jpg
旁边的RAM颗粒

IMG72.jpg
IMG73.jpg
IMG74.jpg
各种IC,黑块块……

IMG75.jpg
IMG76.jpg
第二块子板,主板下面那块PCB

IMG77.jpg
IMG78.jpg
这块是XILINX的FPGA芯片,型号为VIRTEX2 PRO,XC2VP30,似乎当年非常火,常用于视频信号处理

IMG79.jpg
上面的RAM颗粒

IMG80.jpg
另外一块XILINX的FPGA芯片

IMG81.jpg
德州仪器的信号处理芯片DSP,比较有趣,上面是一块金属散热片,下面才是IC本尊

IMG82.jpg
IMG83.jpg
IMG84.jpg
IC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电容,非常像城市

IMG86.jpg
IMG85.jpg
IMG87.jpg
最后是靠近光驱一侧的光驱驱动板了

IMG88.jpg
IMG89.jpg
IC也不少

IMG90.jpg
IMG91.jpg
IMG92.jpg
IMG93.jpg
最后一图是光驱旋转电机的驱动,还有一个继电器

IMG94.jpg
IMG95.jpg
IMG96.jpg
侧盖板PCB也十分复杂,这么多元件到底是干啥的呢

IMG97.jpg
IMG98.jpg
IMG99.jpg
除了密集的IC就是密集的电容

IMG100.jpg
侧盖板PCB的一个角落

IMG101.jpg
拆完PCB,再看看铝镁合金的侧盖,上面也镶嵌着一些零部件

IMG102.jpg
一个滚轮小PCB

IMG103.jpg
控制盒里面的小PCB

IMG104.jpg
记忆电池,规格是CR2450,直径24mm,厚度5mm,挺大的……

IMG105.jpg
光驱散热风扇,非常小,大概4cm见方

IMG106.jpg
主板散热风扇,稍大一些,应该有5.5cm见方

IMG107.jpg

为了防止激光辐照,光盘仓门有一个锁止机构,这个就是锁止机构,内部含有一个直流电机,通过蜗杆旋转控制卡扣锁定仓门

IMG109.jpg
电源模块,放在机身的后部

IMG110.jpg
IMG111.jpg
电源模块两片,没有屏蔽罩子

IMG112.jpg
IMG113.jpg
IMG114.jpg
IMG115.jpg
没有电路图指引,估计只能用来拆零件了……

IMG116.jpg
IMG117.jpg
电源PCB的细节

IMG118.jpg
IMG119.jpg
后部无线音频收发模块仓

IMG120.jpg
IMG121.jpg
接口和软排线

IMG122.jpg
IMG123.jpg
用于提供机身外接摄影灯的电源模块,藏在激光警告标志贴纸的下面,用料感觉比之前缩水了……

IMG124.jpg
IMG125.jpg
继续拆,机身背后的电池连接板整体拆除,露出镁铝合金框架了

IMG126.jpg
IMG127.jpg
桌子上也变得混乱不堪……

IMG128.jpg
IMG129.jpg
继续拆提手部分,后部的塑料盖也起到散热风道的作用

IMG130.jpg
拆掉风扇

IMG131.jpg
IMG132.jpg
提手部分完全拆下来了,提手上面有两个自定义按键

IMG133.jpg
拆掉提手可以看到采访灯的供电插座(左侧)以及供电开关(右侧)

IMG134.jpg
拆掉发霉的滤镜

IMG135.jpg
IMG136.jpg
摄像机的前脸可以取下来了,3CCD成像核心元件就在这里

IMG137.jpg
IMG138.jpg
记忆棒接口以及部分PCB

IMG139.jpg
寻像器20PIN连接底座

IMG140.jpg
拆掉肩垫

IMG141.jpg
IMG142.jpg
摄像机尾部接口总成电器盒

IMG143.jpg
接口挺多的,电源接口下面的信号输出接口可以输出模拟/SDI数字接口

IMG144.jpg
尾插板上面的音频电容板

IMG145.jpg
IMG146.jpg
IMG147.jpg
电容大大小小,可以拆件用,用料都挺不错的

IMG148.jpg
IMG149.jpg
尾插板,都是卡农接头,负责音频部分

IMG150.jpg
IMG151.jpg
设计感十足的摄像机前脸,大眼睛非常吸睛

IMG152.jpg
IMG153.jpg
拆的机器多了,感觉这一款没有特别的地方

IMG154.jpg
IMG155.jpg
IMG156.jpg
我一般会拆掉棱镜和3CCD组件,弄个木头底座当摆件

IMG157.jpg
IMG158.jpg
还挺有工业风格的,棱镜没有发霉,还可以~

IMG159.jpg
深邃的CCD,4:3的标清CCD

IMG160.jpg
IMG163.jpg
让我们看看带仓

IMG161.jpg
外壳上有一个小毛刷,可以清理光头镜片

IMG164.jpg
IMG165.jpg
IMG166.jpg
光驱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负责进出光盘,相当于带仓的进退带机构,就是上面的黑色部分

IMG167.jpg
IMG168.jpg
从下方看进退盘机构

IMG169.jpg
IMG170.jpg
IMG171.jpg
IMG172.jpg
传感器和进退仓电机

IMG173.jpg
第二部分就是传统光驱的旋转电机和光头组件了

IMG174.jpg
IMG175.jpg
可以上下活动寻道的光头组件

IMG176.jpg
光盘旋转电机上有强磁铁,吸力不小

IMG177.jpg
某个传感器

IMG178.jpg
IMG179.jpg
IMG180.jpg
拆掉光驱后面的蓝色PCB,上面元件不多,主要是走线连接

IMG181.jpg
只剩下框架的光驱,镁铝合金组件,非常结实

IMG182.jpg
IMG183.jpg
光盘旋转电机,相当与主轴电机了

IMG184.jpg
应急手动退盘旋钮的传动部分

IMG185.jpg
IMG186.jpg
光头移动电机,以及滑轨

IMG188.jpg
激光LD点亮的状态,可能不太明显吧,有一点点蓝紫色的光……功率太小了啊,最高才65mw……

IMG187.jpg
小型全家福

IMG189.jpg
IMG190.jpg
IMG191.jpg
IMG192.jpg
拆的机身框架,与完整整机对比……是的,我买了两台hhhh好的那台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有机会上视频展示进退盘的效果,还挺有趣的

IMG196.jpg
拆下来的排线有不少

IMG197.jpg
各种接口全家福

IMG198.jpg
零零碎碎的小零件

IMG193.jpg
最后,IC多的令人发指的各种颜色PCB,花花绿绿

IMG194.jpg
IMG195.jpg
03年的半导体工业,日本还是很强的啊……

IMG199.jpg
最后以标识作为最后的结束吧!

结语
索尼推出的XDCAM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无带化”的进程,许多电视台都是通过选用专业光盘采编播工作流程来取代磁带工作流实现“无带化”,尽管后来P2卡等更高级速度更快的固态存储设备不断推出,XDCAM还是以其特殊的优势,占据了广播摄像机的一席之地。直到2010年前后,我国地方电视台还在采购PDW-539P摄像机……这可谓是经典型号了~





打赏

参与人数 9家元 +270 收起 理由
xz_zsz + 30 謝謝分享
ljlun + 30 優秀文章
cbh1a + 30 謝謝分享
沙漠臭屁虫 + 30
hongo + 30 原創內容
e.woods + 30 優秀文章
aping365 + 30 優秀文章
jf201006 + 30 原創內容
zsm小明 + 30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4-4-3 2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日本可赚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电路板,眼都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想当年我们的月收入,小日子真是赚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复杂的东西要是我拆了估计装不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台采购不差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2: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哦大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2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繁杂的系统工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5:39: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半导体王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7:02: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当年这机器卖价值不值吧,当年国内能做出来吗?现在国内能做出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7:14: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记忆,现在还是日本垄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子当年领先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电一体化厉害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能使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39: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大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10几年前的产品
大法的做工和用料真是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元件,随便坏一个电容都不知道怎么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定性差强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4-4-30 16:01 ,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3 smzj.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