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997年1月28日,沉没在长江59年的中山舰被成功打捞出水,伴随着这艘历史名舰一同出水的三千四百多件文物中,有一件出自于舰长室的取暖电炉。今天,正值它出水28周年之际,又恰逢除夕佳节,在这个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特献上一台同时代外观的电炉修复历程,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品味这穿越时光的温暖。
拆解
本次收集到的这个电炉是由华南电器厂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1930-1945)生产,工作电压220V,功率3000W,整体质量约11.5KG。外观结构均为铁制,表层涂有深棕色皱纹漆,正面设有3个旋转开关。背面设计有弹簧提手。
内部有三组1000W发热的核心组件铜镍合金炉丝和承载炉丝的高温电瓷。电瓷之间设计有风道以便于热对流。每个开关分别对应一组炉丝。
历经八九十载的岁月时光,检查发现此机正面油漆保存尚可,防护网镀铬层氧化严重,背面和内部锈蚀起皮。三组炉丝正常,开关正常但内外氧化严重,缺少电线和插头。
制定修复方案:
1,外观上采取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原有油漆,内部打磨掉锈蚀层刷涂高温漆。
2,功能上打理好开关,搭配上旧时电线和插头,恢复其电气性能。
修复
完全拆解后,可以看到电炉两侧为生铁铸造,中间外壳约为0.8毫米厚铁皮冲压弯曲。先做外观清洁,针对铜质防护网镀铬层氧化用柠檬酸刷洗清洁后上油,可以有效保护其镀铬。再打磨掉内部锈蚀层,并涂刷银色高温漆。
打理开关,发现开关为德国制造,瓷底铜壳,铜壳内部有绝缘纸。旋转式构造,结构设计巧妙,清理上油后,通断准确开关手感干脆利落。电流为10安,运用在此机工作设计上有富余。
清洁炉丝和电瓷。并搭配好旧时电线和插头,根据资料查询,原版电线为花布橡皮铜线和瓷质插头。在配件箱中找到了一段旧线以及一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产的250v15A胶木插头。(尽管有瓷质的但没有达到15A,只有10A。)
最后整体组装,用同时代的摇表测量其绝缘,正常不漏电!达到修复的要求。
修复展示
有人问:在当时普通人能享受这些电器所带来的便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电力供应,但仅局限于大城市主干道,大商业区,租界和工厂区域,在1937年南京市的首都电厂月刊上刊登了一则“租用电灶电炉之手续及费用”的广告中提到租用电炉之前,首先电路要扩容,缴纳相应的扩容费用,电炉的使用保证金要30元以及每月的电费要21元左右。而在当时100元的购买力是两头牛。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根本无法承担购买和使用的费用。所以当时所出现的电扇,电炉等家用电器仅仅局限于上层社会,
例如下图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寓所生活时,所使用的同款式电炉取暖器。
再附上一图厂家当时的广告:十余年经验之国货华南电炉,冬至送礼最为相宜。
值此春节除夕,愿各位坛友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最后有奖竞猜:这个护线套材质?第一位猜出的坛友奖励30M币。
国货之光,修复经典;再现民国时期华南牌电风扇之旧时风华
国货之光,修复经典;重温40年代电风扇的韵味(上海晋华电机厂)
古董西门子电扇修复记(Siemens Schuckert MET4)
看民国华通牌老电扇的重生 (WhaTung WT-3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