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11 09:00 编辑
正当全球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之际,一桩跨国投资大案却在2025年初上演戏剧性转折。曾高调宣布落户美国佐治亚州的挪威新能源巨头FREYR,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筹备后,突然宣布放弃斥资26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计划。这个本将创造700多个就业岗位的"未来工厂",最终以5000万美元转手他人草草收场,背后的商业博弈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时间倒回2023年,顶着《通胀削减法案》的东风,这家北欧企业将总部从奥斯陆搬到亚特兰大郊区,豪言要打造立足美洲市场的"千兆工厂"。彼时风光无限的项目,却在短短一年间遭遇滑铁卢。公司去年12月28日突然致函纽南市政府,以"战略目标调整"为由正式取消建设计划。细究其公开文件,利率飙升、中国电池价格跳水、管理层换血三大因素交织,共同导演了这场跨国投资大戏的急转直下。
资本市场的嗅觉最为敏锐。早在去年8月,时任CEO汤姆·埃纳尔·延森就向投资者透露,中国厂商的低价攻势让融资环境雪上加霜。这个预兆在去年12月初时得到印证——公司闪电收购天合光能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巨型光伏组件基地,完成了从电池制造商到太阳能企业的华丽转身。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放弃佐治亚项目的同一天,FREYR宣布将全球总部迁往奥斯汀,与特斯拉、三星等科技巨头毗邻而居。
根据交易文件,佐治亚州368英亩的工业用地以5000万美元易主,扣除政府补贴后净入账2250万美元。虽然与初期投入相比略显仓促,但及时止损的决断力可见一斑。业内人士分析,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与全球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及时转向光伏赛道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得州工厂现成的5GW产能,能让这家转型企业快速切入美国本土供应链。
从北欧峡湾到北美阳光带,这场跨越两大洲的产业迁徙,折射出新能源赛道的残酷竞争。当中国厂商将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压到每瓦时0.1美元以下时,后来者的生存空间正被急剧压缩。FREYR的断腕之举,或许为后来者敲响警钟:在补贴政策与市场现实的夹缝中,唯有灵活转身方能觅得生机。眼下,这家企业的太阳能新篇章刚刚翻开,但转型阵痛期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