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藏在门板里的硬塑料,五年后会不会开裂?"一位资深奥迪车主在论坛抛出疑问,评论区瞬间涌入数百条共鸣。这并非空穴来风——向来以"科技感+精工品质"著称的奥迪,近期竟被自家高管当众揭短。在全新Q5的试驾会上,奥迪产品与技术传播总监奥斯卡·达席尔瓦·马丁斯面对媒体直言:"我们过去确实做得更好,但很快会重回巅峰。"这番坦诚的自我剖析,揭开了德系豪华车集体面临的品质困局。
回溯上世纪90年代,奥迪凭借严苛的做工标准强势崛起,从"平庸代名词"跃升为与奔驰、宝马齐名的豪华品牌。然而近年推出的多款新车却引发争议:A6 E-Tron、Q5等车型的门板、手套箱等隐蔽部位开始使用廉价感明显的硬塑料,这与消费者记忆中的"奥迪质感"形成强烈反差。尽管仪表台等显眼区域仍维持着高端触感,但细节处的用料缩水已让老客户感到困惑。
奥迪方面将问题归因于多重压力。过去三年间,品牌经历了管理层动荡,导致包括电动旗舰A6 E-Tron在内的六款新车集中积压。随着去年A5轿车/旅行版、Q5 SUV/轿跑等车型扎堆上市,产品线空白虽被填补,却暴露出成本控制的代价。马丁斯坦承:"可能低估了消费者对品质的期待。"据内部人士透露,即将改款的现有车型及后续新品将全面提升内饰用料。
有意思的是,这场"塑料危机"并非奥迪独有。奔驰近年同样陷入材质降级争议,且尚未公开回应改进计划。相比之下,宝马在2010年代初因F30代3系饱受诟病后,已逐步提升内饰水准。行业分析师指出,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碰撞测试标准及网络安全认证,使单车研发成本激增30%-40%,部分车企选择在隐蔽部位"减配"以平衡开支。
"当消费者花50万买车时,他们期待的不仅是环保标签。"德国汽车工程协会专家克里斯托弗·韦伯强调,豪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细节把控。对于计划今年推出新款A6 Avant燃油版的奥迪而言,如何在内饰质感与成本压力间找到新平衡点,将成为重树市场信心的关键战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