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3-21 12:35 编辑
全球芯片制造设备龙头ASML近日发文回顾了其传奇发展历程——这家年营收超310亿美元、员工超4.4万人的科技巨头,最初诞生于1984年荷兰埃因霍温一处漏雨的临时厂房。如今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大厂的生产线都离不开它的光刻机,而40年前,其创始团队只能在雨棚下调试设备。
故事始于飞利浦与半导体材料公司ASMI的合作。两家企业1984年合资成立ASML,专注研发光刻机技术。首间办公室是飞利浦工业园内一处预制板房,屋顶漏水严重到需要放置集装箱隔音——初代光刻机PAS 2000的液压油泵噪音太大,工程师们不得不把噪音源移到室外集装箱。
尽管条件艰苦,团队仅用1年就完成首台设备研发。1985年业务好转后搬入正规厂房,次年推出改进型PAS 2500,并与光学巨头卡尔蔡司开启长期合作。1990年代推出的PAS 5500系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ASML在1995年登陆阿姆斯特丹和纽约证券交易所。
关键转折出现在2001年,双工作台设计的Twinscan光刻机问世。2010年该系列搭载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升级为NXE:3100机型,奠定现代芯片制造基础。如今其最新EXE平台采用高数值孔径技术,继续领跑行业。
据ASML年报显示,公司目前在60多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2024年营收达310亿美元。有趣的是,比起苹果、谷歌等从车库起家的硅谷传奇,ASML的"漏水创业史"更显艰辛——毕竟电子设备研发最忌潮湿环境。这段特殊经历,如今已成为科技创业史上值得铭记的成长轨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