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3-25 11:14 编辑
当科技巨头们纷纷立下“碳中和”军令状时,苹果选择用真金白银推进承诺。就在3月24日,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宣布,向旗下“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追加9900万美元,推动风电与太阳能项目落地。这是该基金自2018年启动以来的第二轮注资,背后还藏着供应链转型的隐秘故事。
【六年投入:从12家供应商到产业链洗牌】
2018年,苹果联合Catcher Technology(可成科技)、仁宝电脑、康宁等12家供应商,共同成立首期3亿美元的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截至2024年,这些资金已在中国14个省份建成超过1吉瓦的风电与太阳能项目,据称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50万吨。
但六年多过去,当初的参与者格局已悄然改变:
立讯精密 在2023年收购了原供应商和硕的中国iPhone工厂
蓝思科技 在2020年接手可成科技的核心生产线
纬创 将两家中国子公司出售给立讯精密
这些变动意味着,基金第二期的参与者名单或将出现新面孔。尽管苹果尚未公布最新合作方,但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暗示着——清洁能源投资正与制造业务绑定得更紧密。
【目标与争议:5500万度绿电 vs “气候洗白”质疑】
此次追加的9900万美元,计划为中国电网新增5500万千瓦时的风电与太阳能发电量。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在声明中强调,中国供应商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已达“世界级水平”,目前苹果在华生产约三分之二采用可再生能源。
不过,苹果的环保形象并非毫无瑕疵。2023年9月,其宣称Apple Watch Series 9是“首款碳中和产品”时,就遭到中国环保组织公开批评,指责此举存在“气候洗白”嫌疑。这提醒着外界:巨头的环保承诺需要更透明的数据支撑。
【双重认证背后的野望】
尽管存在争议,苹果的碳中和计划仍获国际认可:联合国曾授予其“气候行动奖”,环境事务副总裁丽莎·杰克逊的个人贡献也受到表彰。绿色和平组织多次公开称赞苹果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
按计划,苹果将在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作为其最大生产基地的角色至关重要。如今,这个9900万美元的“绿色筹码”,既是技术投资,更是一场供应链话语权的博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