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通信领域最近迎来重要进展!加州理工学院Andrei Faraon教授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发布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稀土离子构建的新型量子网络架构,成功将传统量子通信效率提升近两倍。这项得到量子机器OPX混合控制系统支持的研究,为未来量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量子网络有个头疼的问题:每个节点只能容纳一个量子比特。当节点间距超过百公里时,受限于光速的通信效率就会断崖式下跌。现有理论模型显示,传统架构的纠缠速率完全取决于光速和节点间距,这严重制约着量子网络的扩展能力。
Faraon团队这次想了个妙招:在单个节点里塞进多个不同光谱特征的稀土离子,通过量子多路复用技术实现并行纠缠。就像给高速公路增加车道,纠缠速率直接和节点里的量子比特数量挂钩。实验结果显示,新架构让纠缠速率几乎翻倍,多节点方案可行性得到验证。
不过要实现这个方案,研究团队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如何让多个量子比特保持步调一致?虽然稀土离子的贝尔态能保持超过9毫秒的超长相干时间,但晶体环境差异会导致光子频率漂移。团队为此开发了动态调控系统,借助量子机器OPX控制平台的实时反馈能力,能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相位校准。这种边运行边调整的技术路线,成功让多节点系统的操作精度保持在量子级别。
研究论文特别指出:"OPX控制系统的实时调控功能和多节点同步能力,是完成复杂量子网络操作的关键。"这套系统不仅能协调多个量子节点的工作节奏,还能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操作步骤,这对维持量子态一致性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稀土离子与纳米光子器件结合的可能性。随着通信技术向量子领域延伸,该成果可能成为构建量子中继器的重要技术基础。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攻关单节点容纳10个量子比特的目标,如果实现,量子网络效率将迎来跨越式提升,为分布式量子计算和安全通信打开新天地。
论文信息:
Ruskuc, A., et al. (2023). Multiplexed entanglement generation over quantum networks. Nature.
研究团队: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联合团队
关键技术支撑:量子机器OPX混合控制系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