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2

[业界] 台积电美国千亿投资遇冷?供应商坦言:完整供应链或需十年才能建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积电今年3月宣布向美国亚利桑那州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建设三座晶圆厂和两座先进封装厂,创下美国史上最大单项外资项目纪录。但近期台媒披露,其供应链伙伴对赴美设厂的积极性却不高,业内人士预估,台积电要在美国复制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可能需要长达十年时间。

千亿投资背后的供应链难题
尽管台积电已在美国投入650亿美元建设三座晶圆厂(其中首座工厂2023年投产,第三座预计2026年完工),但当前实际产能仍以试产为主。台湾地区相关部门与化学品供应商沟通后发现,台积电美国工厂的初期产量难以支撑本地供应链的成本分摊,导致多数材料商暂缓赴美计划。例如,光刻胶、特种气体等关键材料的运输成本高昂,若当地需求不足,单独建厂可能血本无归。

供应商为何按兵不动?
1. 产能画饼难充饥:台积电美国工厂目前月产能仅数千片,距离规划的5万片目标尚远。有供应商直言:“现在过去只能喝西北风,等产能爬坡到3万片以上才值得冒险。”  
2. 英特尔盟友难撬动:台积电曾考虑引入英特尔供应商降低成本,但发现对方报价缺乏竞争力。例如,美国本土的特种化学品价格比亚洲高15%-20%,且技术适配需额外磨合。  
3. 政策补贴难覆盖:尽管美国政府承诺提供66亿美元补贴和50亿美元贷款,但供应链企业需自行承担前期建厂风险,中小型厂商资金压力巨大。

未来竞争格局或生变
若台积电按计划在2026年实现3nm量产,并逐步提升至5万片月产能,预计七到八年后将吸引70%的核心供应商赴美。届时,材料市场可能形成“台系”与“美系”阵营竞争,倒逼企业优化成本。不过,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警告,美国建厂成本比台湾高50%,供应链本地化或将推升芯片价格,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台积电的“美国梦”既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风向标。这场耗时十年的供应链迁移,不仅考验企业的战略定力,更将重塑全球芯片产业的权力格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昨天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工协作才是全球化的主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调呛要玩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1 16:27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