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科技圈还在为台北电脑展上的PCIe 6.0硬盘惊叹时,一场由AI芯片引发的"抢料大战"正在供应链深处上演。三菱瓦斯化学(MGC)日前向客户发出预警——用于生产BT基板的关键原材料将严重延迟交货,这份看似“普通”的供应链通告,却意外引发从显卡到固态硬盘的连锁反应。
台积电成"吞料巨兽"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源自AI芯片封装技术的加速迭代。台积电的CoWoS(晶圆基底封装)技术,如今已成为英伟达Blackwell GPU和AMD MI400加速器的"标配"。这种把多个芯片像拼图般组装在超大基板上的工艺,需要消耗大量ABF基板材料。但问题在于,ABF基板(用于CoWoS封装)和存储设备使用的BT基板,都需要低膨胀系数玻璃布、铜箔层压板(CCL)和预浸材料(PPG)这三类关键原料,两类基板共享同一供应链。
据供应链消息,台积电为生产120x150毫米的超大封装基板(用于下一代1000W级处理器),把全球低CTE玻璃布的产能吃掉近六成。这直接导致BT基板原材料供应商MGC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玻璃布、CCL和PPG三料齐缺,被迫延迟交货。
存储行业遭遇"精准打击"
BT基板不仅是NAND闪存主控和eMMC存储卡的核心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服务器封装和消费级智能手机主板。这次短缺可谓"点穴式打击"。群联电子、慧荣科技等主控大厂首当其冲,他们生产的SSD主控芯片就像硬盘的"大脑",现在这个"大脑"的组装线随时可能停摆。
不过危机中也有赢家——库存充足的群联已开始加价扫货。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近期通过与台积电的生产合作,争取到额外晶圆产能,计划把主控出货量提升20%,试图在竞争对手断供时抢占市场。有分析师预测,未来三个月NAND主控价格可能上涨15%-20%。
消费电子"躺赢"的意外喘息
颇具戏剧性的是,这场短缺反而给消费电子行业争取到缓冲期。由于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摇摆不定,加上消费者对电子产品持观望态度,手机、电脑等消费级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相关企业暂时无需加入抢料混战。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现在全世界的玻璃布都在往AI芯片产线跑,要是这时候手机突然热卖,供应链非得崩盘不可。"
"卖铲人"台积电的甜蜜烦恼
在这场AI淘金热中,台积电始终扮演着"卖铲人"的角色。随着CoWoS封装产能从去年的每月2.5万片激增至当前的每月4万片,其行业话语权持续强化。但这份甜蜜背后藏着隐忧:当整个行业都在为AI芯片让路时,存储、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正沦为"二等公民"。
眼下,从基板供应商到存储厂商,整个产业链都在紧急协调订单优先级和材料分配。群联等企业忙着建立安全库存,MGC联合下游厂商调整采购节奏,而台积电则在研究能否用新型材料替代部分玻璃布。这场由AI引发的材料危机,或许正是科技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运营的转折点——毕竟,当所有人都在追逐算力巅峰时,没人愿意因为一块玻璃布摔下悬崖。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