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昨天(6月17日,星期二)在发送给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直言不讳:这位电商巨头老总宣布,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智能助手的铺开应用,未来几年内,他们公司的整体企业员工总数预计会逐渐下降。
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劳动格局,核心手段就是接管那些重复性强、规则固定的日常性工作。不少行业的领军者们都看到了这股浪潮——它很可能会推动特定岗位的缩减,或者推动岗位本身的内容发生变革。当然,未来的变数依然存在,但很多专家的一致看法是: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潮,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调岗器”的角色,促使劳动力在整个经济体系内重新分布。
“随着我们部署更多的生成式AI和智能助手,我们现有工作方式的改变将是必然的。这意味着,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些岗位类型,将来需要的人手会减少;与此同时,另一些类型的工作则需要增加人手。”贾西在备忘录中这样写道。
截至去年(2024年)年底,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的全职和兼职工人总数已经超过了150万。此外,根据业务需求,公司还会雇佣临时工和独立承包商。
那么,具体怎么用呢?贾西提到,亚马逊正在其内部运营的多个方面大范围应用生成式AI技术,目标很明确:提升运营效率和优化客户体验。他举例说明,公司的物流履约网络正借助AI来实现更精准的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客户服务端口的聊天机器人也在AI驱动下持续升级;就连商品详情页面,同样是AI优化的重点对象。
达维德森证券公司(D.A. Davidson)的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对贾西的表态这样解读:“亚马逊传递的信息,我们近期其实越来越多地从其他科技公司那里听到: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力方面进展太过迅猛,因此,企业对新增人力的需求,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减。”
卢里亚进一步指出现状:“眼下,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最显著、职能正在转型的岗位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领域。也正是这个领域,我们现在看到了最为明显的招聘放缓迹象。”
这一趋势在行业中并非孤例。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同样强调过AI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不得不提的是,他们去年已经执行了涉及数千人的裁员计划。另一边,谷歌(Google)过去一年里也被报道进行了涉及数百员工的裁员操作。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将AI技术用于编写产品代码和管理内部流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