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领域如今迎来一个重要纪念日:今年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诞生40周年。这项技术的核心持有者AMD公司正在庆祝这一里程碑,并回顾了该技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强调的是,AMD在2022年完成了对FPGA先驱企业Xilinx(赛灵思)的收购,此后持续保持着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那么FPGA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类可反复重新编程的集成电路。与功能固定的传统芯片不同,FPGA主要由大量可编程逻辑单元和连接线路构成。这种结构让它能灵活适应各种计算需求,如同变形金刚般重塑硬件功能。如今FPGA已渗透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通信研发乃至太空探索等几乎所有重要行业。尤其在需要灵活调整算法和计算方案的尖端领域,FPGA展现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项颠覆性技术由已故工程师、Xilinx联合创始人罗斯·弗里曼(Ross Freeman)于1985年发明。他当时的初衷是寻找更经济高效的芯片设计方法。首个商用型号XC2064 FPGA在当年面世,内含85,000个晶体管,配备64个可编程逻辑单元和58组输入输出接口。放在当下来看规格十分有限,却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对比AMD当今顶级的Versal Premium VP1902自适应片上系统(SoC)就更为明显:后者整合了1380亿个晶体管,搭载1850万逻辑单元和2654组输入输出接口,还包含6864个DSP58运算引擎以及海量存储和安全控制单元。
有意思的是,FPGA的发展史中还藏着个人故事。弗里曼的合作伙伴戴夫(Dave)早年在半导体行业任职销售工程师时,就亲历了FPGA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时刻。他协助客户摩托罗拉(Motorola)采用Xilinx芯片,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批民用宽带调制解调器。戴夫曾特别指出:“若非FPGA技术缩短开发周期,当时需要数年的专用芯片(ASIC)研发周期,将大幅延缓产品上市速度,创新风险也成倍增加。”
技术贡献方面,FPGA可说是无厂半导体模式(Fabless)的奠基者。工程师能先用FPGA验证设计,成熟后再转化为专用芯片量产,大幅降低试错成本。但如今,随着EDA巨头新思科技(Synopsys)和楷登电子(Cadence)都在自家高阶开发工具中整合了AMD的Versal Premium VP1902芯片,FPGA的应用已远超原型设计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FPGA本身也在进化。新一代自适应片上系统(Adaptive SoC)融合了可编程逻辑单元、专用处理器核心、数字信号处理器及高速接口,技术内涵更为丰富。早年在无线通讯设施中,向FPGA加入嵌入式存储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创举至关重要,后续技术迭代更持续推动着多领域创新升级。
从1985年首块FPGA芯片问世,到如今驱动着火星探测车与5G基站的尖端设备,这项灵活的技术穿越四十载光阴,仍在持续创造价值。而站在AMD肩上的Xilinx遗产,正将这把科技火炬传递向更远的未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