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北京时间6月27日晚间,加拿大科技媒体The Logic曝出独家消息:英伟达已完成对多伦多AI初创公司CentML的全面收购。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这次收购涉及CentML全部技术专利、在职员工及现有客户资源,且对创业团队及其投资人来说是“相当理想的结果”。
关键人物全员转会
最新更新的领英简历显示,CentML创始人兼CEO Gennady Pekhimenko(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已出任英伟达人工智能软件高级总监,公司首席技术官Sam Wang和首席运营官Akbar Nurlybayev也同步入职英伟达管理层岗位。这轮人事调动远不止三位高管——公开资料确认,本月至少有15名CentML工程师和2名实习生集体转入英伟达工作。
月底终止客户服务
早在6月17日,Nurlybayev就通过公司Slack频道和社交平台X发布了服务终止通告。根据该通知,CentML的AI优化技术服务将在7月17日正式关闭。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通知发布时,其官网上还挂着十几个未撤下的招聘岗位。
技术能力早有印证
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为何被英伟达看中?其开发的中枢软件如同给AI训练系统安装的“加速器”,能在用户设计的AI模型和底层硬件之间动态调配运算资源,大幅提升芯片利用率。尤其受市场关注的是其自主编译器技术,可实时将应用程序代码转译为芯片能直接执行的指令。
英伟达早有布局
双方渊源始于2023年10月——当时英伟达就投资了CentML高达27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隔年11月,该公司更入选英伟达官方支持的“加速器计划”,享受到专属硬件折扣和工程资源支持。数据库PitchBook统计显示,成立以来CentML累计融资达3090万美元,资方名单包括多伦多风投Radical Ventures(主导孵化)、谷歌旗下Gradient Ventures、德勤创投及加拿大媒体巨头汤森路透的投资部门。
创业团队背景深厚
2022年3月,多伦多大学教授Pekhimenko带着他的博士生Sam Wang和Anand Jayarajan共同创立该公司,Nurlybayev则在当年8月加入。当全球科技公司对AI芯片需求激增时,这家初创企业凭借其独创的效能优化技术快速崭露头角。
收购前的伏笔
本月初,CentML完成关键的公司重组:先在加拿大联邦层面注销主体,随即转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注册企业。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操作通常是为国际收购扫清障碍——该省对公司董事国籍不作限制。在业务方面,CentML主要依靠软件订阅和云服务商分成获利。去年11月Pekhimenko曾表示公司拥有46名员工,市场反馈积极;而内部人士透露,被收购前其技术平台已建立独特优势,正与包括英伟达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开展合作。
多伦多技术人才争夺战
CentML被收购并非孤例。本月早些时候,同在多伦多的AI芯片公司Untether AI宣布倒闭,其骨干研发团队被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MD整体收编。这座被称为“编译器技术人才库”的北美城市,正成为全球芯片巨头抢夺研发资源的前沿阵地。
软件生态成关键战场
新加入的CentML团队将在英伟达重点投入软件研发。业内普遍认为,真正支撑英伟达AI芯片霸主地位的并非硬件本身,而是其CUDA软件生态。这套通用计算架构已深度嵌入全球主流AI应用,形成难以攻破的技术壁垒。
创始人的预言成真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去年11月接受采访时,Pekhimenko曾公开断言:“就算竞争对手发力追赶,认为英伟达会丧失主导地位的想法实在天真”,他强调“未来数年英伟达仍将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企业之一”。七个月后,这位科学家亲身加入这家芯片巨头的行列,以行动印证了自己的预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