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领域最近出了个大新闻!日本京都大学的松田均(Kazunari Matsuda)教授团队在6月24日宣布了一项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出一种厚度仅有单个原子层的新型材料,不仅能利用一种叫做"体光伏效应"(Bulk Photovoltaic Effect, BPVE)的机制发电,还能利用磁场来开关电流、调节强弱!这项技术绕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卡住传统太阳能的"肖克利-奎瑟极限"(Shockley–Queisser limit)。
传统太阳能为啥有天花板?
普通太阳能电池靠的是p-n结结构。简单说就是两层不同性质半导体叠一起,接缝处会产生电场。阳光照进来打出正负电荷,电场立马把它们分开往两边赶,形成电流。但物理定律给这种设计设了门槛——就算太阳光完美照射,最多也只能转化约33%的能量,多一分都难如登天。
新突破的绝招:体光伏效应
京都大学团队这次玩的BPVE完全不同路数:
材料自身要"长歪了":原子结构故意设计成不对称,光线射入能把电子朝固定方向推;
时间对称要破掉:底层加了磁性材料,让电子向前跑和往回跑变成效果不同的两件事。
两招齐出,阳光就能凭空造出稳定电流,彻底甩开传统电池的紧箍咒!
原子薄片+磁铁基底的黄金组合
团队打造的发电结构只有两层:
顶层:一片原子级厚度的半导体,天生自带不对称体质
底层:铺着磁性晶体层,功能就是给发电"拧开关"
当阳光穿透这层薄片,体光伏效应瞬间激活!电子被光能直接驱动单向狂奔,完全不需要传统电场。最妙的是,科学家发现用磁铁靠近底层,电流就能随意调大调小、点开点关。这意味着未来太阳能电池可能变得像纸一样薄、能随意弯曲,效率还可能破纪录,连输出电流都能磁控调节。
神奇薄膜=发电站+万能感应器
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整整八页论文可以免费看。虽然离做成商品还有段路(团队还没公布商用计划),但它的能耐足够让人兴奋:
能当超迷你发电厂:贴在标签、衣服上就能自主供电
变成多功能探测器:凭借磁控特性,能同时感应光线强弱、磁场变化和光线偏振角度
接上温度计湿度计:立刻变身环境监测站
所有这些功能,居然能集成在几乎透明的原子薄膜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