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车圈出了件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事——本田和索尼这对老牌日企联手搞的电车项目,车还没量产上市呢,账面上已经哗啦啦亏了快3.62亿美元(约合520亿日元)!这笔钱那可真不是个小数目,放在索尼本田移动出行(Sony Honda Mobility)这家合资公司最新的财报里,明晃晃写着“营业亏损”几个大字。
要搁十年前,这两家合作顶多出个游戏里的概念车,但眼下他们正儿八经鼓捣出了造型酷炫的Afeela电动车。尴尬的是,研发投入的代价远超预期。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亏损比去年同期的205亿日元直接翻倍还多,等于说每往前推进一步,烧钱的速度就快一倍,硬是把冲进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成本压力摊在了台面上。
按计划,Afeela今年晚些时候就要开卖了,起售价标到89,900美元,显然就是瞄准了高端市场。可这高价战略背后隐含的现实难题清清楚楚:得卖多少辆车才能填上巨额的前期投入?
烧钱不是新鲜事,但成本高地难登
新车上市前亏钱不算稀奇,毕竟研发测试样样要砸钱。本田和索尼也确实家底厚实——光去年两家的营业利润加起来就超过26万亿日元(约合1730亿美元),扛得起折腾。但彭博行业研究的分析师吉田达夫点出关键:高端电车烧钱的地方太多了!从深度研发、复杂软件集成到天价样车制作,每项都烧钱如流水。Afeela标高价就是为了回本,可光靠卖车能不能兜住这些成本,还真得打个问号。
晚入局的生死时速
更麻烦的是时机。现在特斯拉、奔驰、宝马这些老玩家早把高端电动市场瓜分得七七八八,更别说还有中国车企虎视眈眈。索尼本田这时候进场,相当于要在巨头缝隙里硬凿块地盘出来。两家也不是没筹码:本田有几十年造车功力托底,索尼则搬出看家的娱乐系统和软件技术,琢磨着靠“科技+体验”翻盘。
不论Afeela最终成了爆款还是沦为“砸钱教材”,这3.6亿美金学费已经说明一个铁打的事实:高端电动车的牌桌,连索尼本田这样的巨头想挤进去,都得先脱一层皮。砸钱只是入场券,后头等着它们的,是技术、市场、成本的三重围剿战。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