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了吗?国外有个叫Cerabyte的公司,最近亮了个挺吓人的计划。他们搞的那种用玻璃和陶瓷存数据的“陶瓷纳米存储器”(Ceramic Nano Memory),准备弄个大升级,目标是到2030年,搞出一个云存储平台,让单独一个机架子就能装下超过100 PB的数据量!100 PB是啥概念?大概能存几千亿张高清照片吧。
速度也得快起来。Cerabyte盘算着,让数据搬家的速度(传输速率)冲过每秒2 GB(2 GB/s)。还有更实在的,你要拿数据,从你喊一声到数据开始传出来(“时间到第一个字节”),得压在10秒以内。这可比他们现在玩的那套强太多了!目前的试验机,一个机架最多只能存1 PB数据,传东西也就每秒100 MB(100 MB/s) 的样子,想访问数据?得耐心等90秒才行,挺磨人的。
这事儿得分三步走:
先练个手(到2026年):现在这个能存1 PB的机架设计得先跑通了,证明可行。
中场加点料(大概2027或2028年):这时候要来次升级,主要干三件事:一、把机架存数据的量往上推,推到10 PB往上(“两位数PB”);二、让访问数据的等待时间砍掉一半;三、让数据传输的速度起码翻一倍还不止。
终点线冲刺(2029到2030年):那就是真正的大招了——单个机架存够100 PB稳稳的,传数据持续保持在超过每秒2 GB(>2 GB/s),要数据等不到10秒(<10秒) 就能开始。
他们这技术的根儿,在一种特别薄的玻璃板子上,这玻璃薄得只有100微米(µm),比头发丝还细!上面还得涂一层更夸张的陶瓷薄膜,薄到只有10纳米(nm)。存数据的方法也挺科幻:用一束飞秒激光(速度超快那种),在陶瓷层上“刻”出一个个小到看不见的洞。这些洞的排列有讲究,里面存着信息。读的时候,就用高精度的“眼睛”——高分辨率摄像头——把这些图案拍下来解读。
这些玻璃陶瓷片大小是9厘米见方(9x9 cm),做成小方块。然后呢,把这些小方块,像把药片装进药板那样,塞进一个个小盒子里。这些小盒子的大小,跟咱们熟悉的磁带盒子差不多大小。换数据、存数据这些体力活,全交给机械臂去干,省事得很。
花钱这事儿,Cerabyte也琢磨得挺美。现在搞这种超级存储,你存个1 PB的数据一个月下来,总成本算上设备损耗、电力啥的(总拥有成本),怎么也得7000到8000美元(7,000−8,000 per PB-month)。但Cerabyte拍肚子(当然不是真的拍)说到2030年,他们能把这成本打下来,打到一个月花6到8美元(6−8 per PB-month) 就能存1 PB!这落差,简直像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别看是个新公司,也有大腕儿给它站台。玩存储的老牌Pure Storage和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都挺看好,还有投资机构In-Q-Tel,加上给钱的欧洲创新理事会加速器基金(European Innovation Council's Accelerator fund) 都伸了手。到目前为止,这家初创小兄弟已经拿到差不多100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了,外加400多万美元的政府补助金。
拿现在主流的磁带库存储比比看,Cerabyte说他们的东西有几样绝活:带宽起码是磁带库两倍宽;数据放一百年都不坏(磁带通常也就撑7到15年);存每太字节(terabyte)花的钱,只要磁带库的一半左右。
不光盯着2030年,Cerabyte眼光贼长远,都瞄到2045年了。他们琢磨着用更厉害的氦离子束刻字。要是真成了,单个存数据的“坑”(比特)大小,就能从现在的300纳米(nm)左右,硬生生压到3纳米(nm)!这一下子可不得了,能让一个机架装的数据量,哗一下从现在的PB级别(百万GB),跳到EB级别(十亿GB),那存东西的能耐,指数级往上涨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