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哥几个姐几个,最近美国佛州那边卖车的可摊上热闹了,两桩新捅到法院的汽车买卖官司,看得人直嘬牙花子!这事儿简单说呢,就是有人花了大价钱奔着“新车”去的,结果开回家一瞧,嚯,要么里程表不对劲,要么产权证明死活不给,新车秒变“二手货”。这感觉,就跟你想买块新出炉的蛋糕,结果店家给了你一块被切走一大块的,还非说是刚裱的花,谁碰上不窝火?咱们具体唠唠怎么回事。
事件主体一:莉莉·奥尔特豪瑟-本森的遭遇
先说说头一桩官司的主角,莉莉·奥尔特豪瑟-本森女士。她把家叫“杰里·乌尔姆克莱斯勒-道奇-吉普-公羊”(Jerry Ulm Chrysler-Dodge-Jeep-Ram)的车行给告了。这位女士呢,当初在那车行提了一辆吉普牧马人4Xe。让她笃定这车是“崭新出库”的原因有几个:车子前挡风玻璃上,还贴着呢,原厂出厂时的配置信息贴纸(就是上面写了型号、价格、配置那个单子)。还有一个重要念头:她琢磨着,买了这辆“新”的插电混动牧马人,符合条件,能拿到美国联邦政府给的价值 $3,750 美金的税收抵免啊,这钱省下来多香!
可高兴劲没过多久,疑云就上来了。等到该办车辆所有权证明了,那车行咋回事?给不出来!按莉莉女士在法庭文件里的说法,车行死活不愿出示这车的所有权证明。她觉着,原因贼简单:车行压根不想让她瞅见,这辆车在法律意义上,其实早先登记在一家租赁公司名下了。这就彻底坐实了,这牧马人4Xe压根不是零基础的“新”车,而是被别人“注册”过的二手车!得,那 $3,750 的抵免优惠自然也泡汤了。
人家莉莉请的律师,好莱坞(佛罗里达州)的约书亚·费金(Joshua Feygin),跟《汽车新闻》(AutoNews)唠这事时就点明了要害:“里程数多少其实倒不是致命点。问题核心在于,车行故意把所有权证明捂得死死的,就是为了不让你消费者发现这车之前有过别的法定主人。他们不光藏着那份证明,还在其他文件上弄些里程数信息,这心思,就是为了糊弄人,这就违反了美国联邦那部《里程表法》。”
事件主体二:肖恩·克劳利的“全新”陆巡
另一位踩坑的买主,肖恩·克劳利(Shawn Crowley)先生,遭遇就更让人倒抽一口凉气了。这位老兄,花了 $98,719.40 美金,在“太阳丰田”(Sun Toyota)车行喜提了一辆所谓崭新的 2024 年款丰田陆地巡洋舰(Toyota Land Cruiser)。
买这车为啥闹心?价格首先就透着股邪乎!大家都知道,这陆地巡洋舰最便宜的型号,起价也就 56,000多一点。有好奇心重的媒体“车闻快讯”(Carscoops)还特意跑去丰田官网挨个加配置模拟,结果呢,即便你把所有能勾上的选项,包括那估计八辈子用不着的89 美金拖车球,一股脑全选上,总价也才勉强爬到72,000美金出头。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克劳利买的是“2024首版”(FirstEdition)车型,那个起价高点,约76,000 美金,但问题是——在车行提供的交易单据上,根本没明确注明是这顶配版。这 $98,719 的天价,咋来的?谁都想不明白。
更要命的是,车行提供的交易文件里,可是信誓坦坦保证这车是“保新”的,更是在好几处地方明确写着这车当时的行驶里程是“10”英里!克劳利先生琢磨着,10英里?那就是新车没跑了!
然后,戏剧性转折发生在提车后不到两天:车上的保养提示灯,“啪”一声亮了,提示该去换机油了!这灯一亮,克劳利心里立马咯噔一下:才开两天就要换机油?这不对劲啊!他赶紧去查看车上的里程表读数——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差点背过气去:表上赫然显示着接近 5,000 英里!“车闻快讯”(Carscoops)还拿到了对比照片作证:一张是车行“交付”时刻登记的所谓“交付里程”(Delivery Mileage),显示数值极小;另一张则是克劳利因为机油报警开回车行时显示的实际里程,高达近五千英里。铁证如山!
根据诉讼文件描述,太阳丰田车行事后倒也有回应,提出想就“这多出来的几千英里数”跟克劳利“商量点弥补方案”,声称当初文件上写的“10”英里只是个“笔误”。但这理由讲出来,听着实在有点糊弄鬼的意思:一份涉及将近十万美元的交易文件,在如此核心的里程信息上犯“笔误”?而且好巧不巧把大几千英里的旧车写成几乎崭新的准零里程新车?再结合那匪夷所思的高价,大伙儿心里都得打上个巨大的问号吧?
教训总结与第三方提醒
唠完这两件糟心事儿,给大家的教训就俩字儿:较真!买车这事儿,无论销售员笑得再甜、话说得再满,咱都得拿出福尔摩斯探案的劲儿,把每一个角落、每一张纸片都瞅仔细了。
瞧准仪表盘: 克劳利先生的教训血淋淋。提车那会儿,哪怕再激动,都别忘了亲自弯腰坐进去,拧动钥匙,看一眼仪表盘上那最诚实不过的里程数读数!这可是价值十万美金级别的大物件儿,多花这十秒钟,值!
看清那张纸(所有权证明): 奥尔特豪瑟-本森女士的遭遇同样关键。车辆所有权证明(Title),是车子的“身份证”加“户口本”,它最能说明车子到底有没有“前任”、转了几手。车行没理由不给你看这个,但凡想藏着掖着,绝对有猫腻!
这两份已经递进法院的起诉书,说白了就是给全美消费者提了个醒:你以为司空见惯的“买新车”操作,一不留神就能给你整出个惊天“惊喜”。宁可多花五分钟在车行里把眼睛擦亮、把文件琢磨透,也强过事后费老大劲儿、花大价钱去打那劳心费神的官司。把钞票捂紧点,把权益盯死点,总没错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