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北美创客圈有点忙,Reddit论坛上随手一刷,满屏都在讨论"要不要提前下单中国产3D打印机"。这事儿说来简单:美国可能要对产自中国的设备加征关税的消息传开,全球DIY爱好者立刻开启抢货模式。市场研究机构CONTEXT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实锤了——售价2500美元以下的入门级设备全球出货量破天荒达到百万台,同比暴涨15%。
重点来了:这波百万订单里,每20台就有19台贴着中国品牌logo。按CONTEXT划定的2500美元价格红线(包含拓竹科技X1C、A1和P1系列这些爆款),国货直接把95%的市场份额包圆了。
抢购现场过于真实
用户迈克尔·汤普森在论坛晒订单的帖子被顶成热帖:"听说关税要涨,我连夜下单三台拓竹P1S,够用到2030年!"这位老哥的操作还真不是个例。对比数据更魔幻:当工业级设备出货量跌了17%、中端机缩水13%时,消费级市场却卖疯了——
创想三维独占39%份额(约39万台),不过总销量微降3%
拓竹科技出货量飙出64%涨幅
闪铸科技和纵维立方的增速也相当抢眼(纵维立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没公布具体数字)
价格红线里的门道
这条2500美元分水岭着实精妙。以创想三维H2D为例:裸机版刚好卡在消费级门槛,而加了激光模块的套装版就被踢进专业设备圈。捷克品牌Prusa Research新推的299美元机型Prusa CORE One想来破局,商业总监鲁道夫·克尔奇马尔放话:"封闭舱兼容PLA和PETG都是基操,关键是连PC、ASA这些高性能材料都能搞定,比许多贵价机还强!"(不过他家Prusa XL卖4500美元、Pro HT90卖1万美元,照样归在专业领域)
行业趋势早就转向
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点破关键:现在企业用3D打印造终端产品已成主流,占比从三年前的28%蹿到58%,彻底碾压了原型打样的42%。全球工厂实操案例比比皆是:
→ 意大利摩德纳的WASP用生物树脂批量生产牙齿矫正器
→ 德国宝马慕尼黑工厂拿粉末床熔融技术造汽车涡轮叶片
→ 美国ORIGIN靠尼龙烧结技术定制高尔夫球杆和橄榄球头盔
再看加州服务商ProtoLab的最新财报,个性化眼镜架业务营收同比激增214%——用网友的话说:"现在连鼻托都能随时打印替换了!"
市场预测更带感:2024年全球3D打印规模253.2亿美元,到2030年要冲664.2亿美元。其中桌面级设备明年(2025年)就能贡献67亿美元。眼下关税悬而未决,倒逼全球用户提前囤货的剧情,怕是要再烧旺这把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