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纯今 于 2025-8-29 14:46 编辑
我最近遇到web登陆“网易云音乐”,手机验证几次总是提示错误。登陆web版的“新浪邮箱”手机验证几次也总是提示错误
但当我下载“网易云音乐” & “新浪邮箱” App后,用手机验证都通过。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用一种卑劣下流的手段,让我下载他们的App
尤其“新浪邮箱”更无耻,本来iPhone原生邮箱App中保包含新浪,现在新浪邮箱App提示可以把其他邮箱导入过来
而今天,美国大部分大中小型机场基本站务信息(如实时航班状态、航站楼地图、停车场信息)都维护着完善的Web版本,原因是App浪费手机空间,不愿意下载
当万维网在中国不再“万维”,一个本应无限连接的万维网,在中国大陆正变得越来越割裂和封闭。
应用孤岛:互联网的“封建化”
在当下的中文互联网环境中,用户的大部分活动被封闭在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中。微信、小红书、豆瓣、微博等平台各自为政,形成技术上的隔离状态。应用与应用之间几乎不存在顺畅的互联互通,它们与背后承载的万维网世界也相互隔离。
这种趋势导致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如今,一家公司首先考虑的不再是建立官方网站,而是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官方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互联网的“门户”从开放的网站转向封闭的平台,信息的流动受到人为限制。
搜索失效:信息获取的困境
这种割据状态直接影响了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在百度、谷歌还是新兴的AI搜索工具上,用户很难通过传统搜索方式获取全面、完整的简体中文信息。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被封闭在各个应用内部,无法被搜索引擎抓取。
更令人担忧的是信息的脆弱性。正如一位创作者所经历的,一个平台上的所有信息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个人数据的保存,也对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构成威胁。
习惯变迁:从浏览网页到跳转应用
我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有多久没有真正“浏览”过网页了?有多久没有通过输入网址访问一个网站了?对于许多用户而言,互联网体验就是在几个大型应用之间跳转,而不是在无边的网络世界中遨游。
这种变化潜移默化地重塑了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万维网(World Wide Web)原本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超链接连接全世界的信息,而现在,我们却被困在一个个数字高墙内,失去了探索的自由。
回归本质:寻找互联网的初心
面对这些困境,一些人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有人不得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newsletter成为一种回归互联网原始精神的方式。这种看似“落后”的技术,反而在当下环境中显示出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种趋势也提醒我们反思: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什么才是互联网真正重要的价值?是无缝连接的信息获取,还是开放共享的精神?或许我们需要在追求便利的同时,不忘互联网创建的初心——建立一个真正开放、互联的世界。
可喜的进步我看到有:陶特App终于支持微信付款了,也许是无奈,因为昨天我去换驾驶证,发现体检,拍照只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快出局了,快成了弱势群体了
孩子在沙滩上堆起的城堡,一定会被潮水消失掉。可你以此提醒孩子不要堆时,孩子还是会拒绝,原因无他,只因好玩。我想互联网也是这样
|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