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纯今 于 2025-8-31 12:13 编辑
不喜勿喷,就事论事,与有没有脊梁骨没一毛钱关系
我是从身边遇到的切身需求对比发现的,属于有感而发 中国大陆的墙插底盒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下图:
有进线又有出线,电工规范工艺是将电线缠绕后,再用焊锡处理的这个工艺,通常被称为 “涮锡” 或 “挂锡”,如下图:
电工为了互相缠绕线头,随手剪掉的铜线,恐怕都够做两个铜螺丝了。这不仅增加了工时和费用,也降低了整体社会效率,最关键的是,手工缠绕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挂锡耗时费力,经常省略
中国的86型墙插标准定型公布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大国,墙插设计追求简单,能省铜就省铜,以求低价,让市场接受。
那我们再看看有近百年标准历史的美国墙插:

墙插默认在上方设有进线接点,在下方设有出线接点。正视图片,右侧是火线,GROUND 是公共地线。
老牌工业国家的设计从源头上就为电工提供了便利。他们清楚工业生产的效率远高于人工操作,也避免了因电工手艺差异导致的问题。
其实,美国墙插用非常原始朴素的方式省略了中国电工师傅用手艺搞定的并联,一看图都明白了,甚至不占用内部空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对比之后,我认为如果86型墙插标准是在中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之后才制定的话,肯定也会采用美国这种设计。
因为现在中国的铜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不会再让电工手动拧线,更不会增加这样一个可能的故障点了。
可见,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但墙插标准还停留在30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