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科技圈最近传来大消息!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于利希研究中心前不久正式启动了他们的新宝贝——Jupiter超级计算机。这家伙是目前欧洲最强大的超级计算系统,在全球超算TOP500榜单上强势跻身第四名,稳稳坐上欧洲头把交椅。
说到这台超算的性能表现,那真是让人叹为观止。Jupiter的峰值计算能力达到了每秒93亿亿次浮点运算(930 PetaFLOPS),距离真正的百亿亿次(Exascale)计算门槛只差一步之遥。这样的计算能力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它一秒钟完成的计算量,可能需要我们普通人用计算器算上好几百万年。
这么强大的算力自然不是凭空而来的。Jupiter搭载了总共23752枚英伟达GH200 Grace Hopper超级芯片,这些顶级处理器被巧妙地组织成5938个计算节点,每个节点都配备了4枚加速器。所有这些硬件被整齐地部署在125台服务器机柜中,占据了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Jupiter不仅在 raw 性能上表现出色,在能效方面也树立了新标杆。它的能效比达到了每瓦特60.5千亿次浮点运算(60.5 GigaFLOPS per watt),整个加速器集群的功耗控制在两位数兆瓦级别。这种能效表现在全球超算系统中都堪称顶尖水平,真正实现了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完美平衡。
别看Jupiter是个庞然大物,它可是个多面手。特别擅长处理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任务,在AI应用常用的FP8精度下,它能爆发出超过9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90 ExaFLOPS)的惊人性能。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处理海量的AI训练和推理任务,为各种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打造这样一个计算巨兽自然所费不菲。整套Jupiter系统的建设投资高达5亿欧元,由欧盟通过EuroHPC联合企业和德国政府平均分担。但这还只是开始,根据欧洲规划者的估算,为弥补现有的计算能力缺口,到2030年还需要继续投入约600亿欧元,计划建设约13个专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千兆工厂规模的计算设施,于利希研究中心就是可能的扩建选址之一。
说起建设Jupiter的初衷,欧洲人有着深远的考量。他们强烈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境外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将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所谓的"数字主权"理念。Jupiter将主要应用于气候建模、材料模拟和生物研究等前沿科学领域,它还特别配备了一个名为Jarvis的推理模块,专门用于快速模型服务和实时推理任务。
对于整个欧洲科技界而言,Jupiter不仅仅是一台超级计算机,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信号。它标志着欧洲正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全力追赶,既要实现卓越的计算性能,又要保持能源效率,更要确保技术自主权。这台位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超级计算巨头,正在为欧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助力欧洲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Jupiter的正式投入使用,欧洲研究人员现在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来应对一些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从气候变化研究到新药开发,从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创新。这个计算巨人的加入,势必将加速科学发现的过程,推动技术创新,为欧洲乃至全球的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