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科技] AI正在吞食整个世界,这次轮到你的硬盘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如果你最近正准备给电脑加块硬盘或者升级SSD,建议你先深呼吸,做好心理建设。因为整个存储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完美风暴,而这场风暴的名字叫做——人工智能。

别看ChatGPT和你聊天时云淡风轻,背后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数据饕餮”。它先吃光了GPU市场的产能,现在又开始对存储设备大快朵颐。价格飞涨、交货延期、产能告急……这场由AI引发的存储危机,正在悄悄影响每个人的数字生活。

一、硬盘市场首当其冲,等待周期突破一年​​

当你还在纠结买4TB还是8TB的硬盘时,大型云服务商已经成批成批地扫货了。

行业分析机构TrendForce连续发布了两篇重量级报告,核心信息令人震惊:高容量“近线”(Nearline)硬盘的交付周期已经延长到52周以上。换句话说,现在下单采购,要等到2026年秋天才能拿到货。

更直接的是西部数字(Western Digital),他们干脆给客户发了官方通知函,坦言面临“前所未有的全容量需求”,因此不得不“调整所有硬盘产品的价格”。虽然公文中写着“为了支持持续卓越的服务”,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波涨价潮背后是供需关系的彻底颠覆。

​​二、“近线存储”是什么?为什么AI特别偏爱它?​​

“近线存储”这个概念听起来技术性很强,但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它既不是需要毫秒级响应的“热数据”(比如系统盘、游戏盘),也不是完全离线归档的“冷数据”(比如备份数据)。而是那些需要随时可访问,但对响应速度要求不极端的“温数据”。

举个具体例子:你训练完成一个AI大模型后,产生的日志文件、检查点、数据集副本等,不一定每天都要调用,但可能需要随时准备用于审计、复盘或再次训练——这类数据正是近线存储的最佳应用场景。

而AI爆发式增长后,这类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训练数据集轻松达到PB级别(1PB=1000TB)

每次模型迭代都会产生完整的检查点备份

监管合规要求所有过程可追溯、可审计

甚至还要防范AI产生意外输出(如报告中提到的AI自称为“MechaHitler”的极端案例)

于是,近线存储的需求不是稳步增长,而是呈垂直上升趋势。

​​三、硬盘产能十年停滞,遭遇AI需求海啸​​

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硬盘供应说崩就崩?

根本原因在于:硬盘行业已经近十年没有大规模扩大产能了。

自从SSD固态硬盘崛起后,传统机械硬盘市场一直处于缓慢下滑状态,厂商们也保持着谨慎的产能规划。结果AI热潮突如其来,云服务商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开始疯狂采购,库存迅速清空,产能根本无力应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用SSD替代?

不是技术不可行,而是成本无法承受。

同样1TB容量,机械硬盘均价如果在100元左右,SSD就要400元起步——这还只是消费级价格,企业级产品更加昂贵。当你需要采购数千甚至数万TB时,这个价格差距足以让任何采购决策者望而却步。

​​四、SSD市场难以独善其身,涨价已成定局​​

别以为只有机械硬盘陷入困境,SSD市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由于硬盘缺货严重,许多大型客户开始转向采购QLC SSD来存储“冷数据”。虽然QLC性能相对较弱,但比机械硬盘速度快、功耗低,而且最关键的是——确实能买到现货。

结果就是:需求端疯狂抢购,供应端也开始酝酿涨价。TrendForce透露,几家主要存储厂商正在开发专门针对“近线环境”的SSD产品,但这些远水难解近渴。

短期来看,企业级SSD价格必将上涨,消费级市场也很难独善其身。如果你最近有购买SSD的计划,建议不必等待促销节点,遇到合适价格就可以考虑入手。

​​结尾​​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整个计算基础设施产生深远影响。

从GPU到硬盘,从SSD到内存,没有一个环节能够置身事外。

这波存储涨价潮,表面上是厂商盈利机会,实质上反映了AI正在重构整个计算体系的成本结构——而最终承担这部分成本的,可能会延伸到每一个技术使用者。

所以,如果你最近确实需要购买存储设备……只能祝你好运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18 19:28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