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AI圈又开始“卷”基建了——而且这次规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夸张。还记得今年初OpenAI联合软银、甲骨文和阿联酋MGX宣布的那个名叫“Stargate”(星际之门)的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项目吗?当时就说要在未来四年投入5000亿美元,在美国全境建设新一代AI数据中心。
这才不到一年,新动向就已经来了——而且规模、资金、落地速度,一个比一个猛。
9月24日,OpenAI与合作伙伴甲骨文、软银共同公布了五个全新的数据中心建设地点,全部归属于Stargate项目。这不仅意味着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更显示出AI头部机构对算力资源的迫切需求正在走向实体化、基建化、电力化。
咱们先来看这批新基地的具体实施情况。
OpenAI + 甲骨文:再扩三地,还要追加投资
这一对搭档在今年七月已经对外宣布,将共同开发最高4.5吉瓦(GW)的新增算力容量,五年内规划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而现在,他们已经火速确定了三处新选址:
德州,沙克尔福德县(Shackelford County, Texas);
新墨西哥州,多纳安娜县(Doña Ana County, New Mexico);
中西部某一处尚未公开的选址(官方仍保密,但已进入建设筹备)。
除此之外,原本就在建设中、位于德州阿比林(Abilene)的Stargate旗舰基地也将新增600兆瓦(MW)的扩展容量——也就是说,一边开新基地,一边还在给旧基地“加码”。
OpenAI + 软银:18个月要干出1.5 GW
这两家的合作更突出一个“快”字。新公布的数据中心有两座:
俄亥俄州洛德斯敦(Lordstown):采用“超前设计”,明年就投入运营;
德州米拉姆县(Milam County):由软银旗下SB Energy主导,主打快速建成、快速供电;
两处总容量目标是1.5 GW,而且软银要求18个月内全部到位——这节奏,完全是要在AI算力竞赛中抢跑。
OpenAI 的CEO Sam Altman这次发表的声明中有一句值得细品:“人工智能要兑现它的潜力,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计算能力之上。”这句话几乎明示了——OpenAI乃至整个行业,对算力的饥渴程度已远远超出外界想象。
不少分析师认为,Stargate并不止是为了满足ChatGPT或GPT-4级别的模型训练,而是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甚至更强AI系统做底层准备。那种级别的模型,所需要的计算资源是当前规模的数个量级之上。
另一边,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也表示:“我们正利用软银在数据中心设计和绿色能源领域的积累,为AI的未来铺路。”他同时还点名了Arm(软银旗下芯片公司),暗示未来从硬件到软件、从电力到算力的全链条整合。
如果你还觉得这只是“又多几个数据中心”,那就小看它了——加上此前已公布的Stargate阿比林基地、以及合作伙伴CoreWeave手中的其他项目,目前Stargate规划总容量已接近7 GW,未来三年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美元。
而他们原本定下的目标是:2025年底前,实现10 GW + 5000亿美元。
现在看起来,不但没鸽,甚至还要提前完成。
这背后不只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能源竞赛、地缘竞赛。每一个数据中心的选址背后,都是庞大的用电指标、冷却资源、政策优惠和人才供应链的争夺。比如,德州和新墨西哥因其宽松的能源政策、较低的电价和地广人稀的特性,成为AI数据中心落地的热门选择。
而从更广的视角看,美国正在通过这样民营主导、国家默许的方式,重新构建全球AI基础设施的制高点。哪个州能抢到项目,哪个州就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哪些公司能更早用上这些算力,哪些公司就可能在下一代AI应用中领先。
回过头看,AI竞争早已不再是发论文、调参数的“实验室游戏”,而是真正变成了拼电力、拼基建、拼投资规模的“重型战斗”。2025年,我们正在亲眼见证——一场由硅发起、蔓延至全球的AI军备竞赛,已全面进入“发电模式”。
而我们,或许正站在历史上最大规模算力爆发的前夜。
为什么非要这么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