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整个科技圈还在为M3 Max的暴力性能啧啧称奇,转眼间高通就带着X2 Elite系列杀到了战场。这场发生在2025年秋天的芯片发布会,看似是常规迭代,实则是给未来三年的PC战场划下了新起跑线——当英特尔还在挤14代的牙膏,苹果忙着给MacBook换颜色的时候,高通已经把AI算力堆到了80TOPS,这架势分明是要在Windows on ARM的战场上再造一个骁龙宇宙。
先给不常关注芯片大战的朋友们科普下背景:高通这次端出来的其实是两道菜。面向极限性能的Snapdragon X2 Elite Extreme瞄准的是那些需要带着笔记本跑4K视频渲染、处理基因组数据的硬核用户;而标准版X2 Elite则照顾到了更广泛的创意工作和多任务处理场景。这种双线作战的策略像极了显卡领域的RTX 4090和4080的定位区分,只不过这次战场换成了轻薄本。
具体到性能数字才叫精彩:Extreme版本用上台积电3nm工艺的第三代Oryon CPU,在相同功耗下性能直接碾压对手75%。这个提升幅度什么概念?相当于让去年的旗舰游戏本芯片现在只能和今年的超极本打平手。更恐怖的是Adreno GPU架构的革新,每瓦性能提升2.3倍意味着以后用轻薄本玩光追游戏可能真不是梦了。
但真正让会场响起惊呼声的是NPU部分。80TOPS的AI算力不仅让高通暂时登顶笔记本AI性能榜,更关键的是实现了“并发AI体验”这个听起来很科幻的功能。简单来说,以后你的Copilot可以在后台实时翻译视频会议的同时,前台还能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图片,这种多线操作在之前的PC芯片上简直难以想象。
有趣的是标准版X2 Elite的定位艺术。虽然性能参数相对收敛,但31%的性能提升和43%的能效优化恰好卡在了一个甜点区间——既能让内容创作者流畅运行Premiere+Photoshop+浏览器标签页的死亡组合,又能保证离电使用时有足够续航。这种刀法精准的产品定义,明显是吃透了前两代骁龙本的用户反馈。
高通的计算与游戏业务总经理Kedar Kondap在发布会上的发言也很有深意:“传奇级的性能飞跃”这种表述在芯片行业并不常见,可见官方对这次迭代的信心。而“重新定义PC可能性”的宣言,难免让人联想到苹果从Intel转向自研芯片时的那场世纪转型。
如果仔细研究时间线会发现个有趣细节:搭载X2 Elite的设备要等到2026年上半年才上市。这个空窗期显然留给了OEM厂商进行产品研发,但也不排除是在等Windows 12的AI功能生态成熟。毕竟没有系统层面的配合,再强的NPU也算力浪费。
纵观整个PC芯片发展史,这种程度的架构升级通常需要三到五年周期,而高通在X系列上的迭代速度明显开启了二倍速。背后驱动因素除了苹果自研芯片的成功示范,还有全球AI应用爆炸带来的算力焦虑——当ChatGPT都要在本地运行时,谁还受得了编译代码时风扇起飞的笔记本呢?
等到明年夏天第一批X2 Elite笔记本铺货时,我们可能会见证个有趣现象:选择困难症患者要在MacBook的精致生态和骁龙本的长续航AI能力之间纠结了。不过有个问题可能比性能更值得关注:当笔记本的AI算力追上三年前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我们是该期待在本地训练LLM模型,还是先担心电池撑不撑得住满血运行的NPU?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PC芯片的下一战会是在哪个场景决出胜负——是光追游戏的帧数表现,还是AI生视频的渲染速度?高通的这步棋,至少让明年的笔记本市场有了更多看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