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卡圈最近有个经典桥段反复上演:每当英特尔高端Arc显卡消息沉寂一段时间,就有“知情人士”跳出来唱衰,说英特尔要学AMD放弃旗舰级产品线。但打脸来得比天气预报还快——英特尔最近手动更新了一波招聘岗位,职位描述里明晃晃写着要搞“高端桌面SoC游戏性能优化”。这操作好比沉默已久的选手突然在起跑线后做了组热身运动,围观群众手里的瓜子顿时不香了。
1. 招聘启事藏秘密:英特尔在密谋什么?
英特尔官方招聘页面最近冒出个新岗位,职责描述相当直白:候选人将参与“尖端技术研发”,专门负责“高端桌面SoC的游戏性能优化与验证”,且重点强调“独显游戏性能”(dGFX Gaming)。这种表述在业内相当于直接摊牌——我们不仅要继续做独显,还要攻高端游戏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岗位隶属的部门标注为“视觉计算事业部”,这个部门曾主导过Xe架构研发,如今重新招兵买马,颇有重启高精尖项目的意味。
对比AMD此前被曝放弃RDNA 4高端型号的决策,英特尔的反向操作显得格外突兀。有业内人士分析,英特尔可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靠性价比不错的Arc A系列中端卡圈用户,再逐步迭代技术冲击高端。毕竟当年酷睿处理器也是从追赶者一步步翻盘的,显卡赛道复制路径并非不可能。
2. 产品路线图暗藏“连续剧”
根据目前泄露的信息,英特尔显卡代际命名宛如神话编年史:
第一代“炼金术士”(Alchemist):试水之作,驱动优化从“翻车”到“能玩”经历半年,但价格战确实卷动了市场;
第二代“战斗法师”(Battlemage):现阶段主力,B770型号传闻年底购物季上线,性能对标RTX 4070区间;
第三代“天体”(Celestial):2026年配合Nova Lake处理器登场,可能首次采用chiplet设计;
第四代“德鲁伊”(Druid):架构职责分化,专攻媒体与显示功能。
这种布局透露出长线作战的野心:英特尔不想只做显卡市场的“搅局者”,而是试图在集成与独显两端同时构建技术壁垒。
3. 耐人寻味的官方表态
面对英伟达此前宣布的50亿美元投资计划,英特尔发言人曾公开表态:“GPU产品线将持续存在”。这句话看似官方辞令,实则暗含多重解读空间:
一方面回应了“英特尔是否砍显卡业务”的猜测;
另一方面暗示资源投入不会因对手动作而动摇。
结合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屡次强调“IDM 2.0战略需要全栈能力”,显卡作为算力生态的关键拼图,撤退可能性几乎为零。
4. 市场需要“第三极”
当前显卡市场格局像极了一场双向垄断:英伟达掌握高端定价权,AMD靠性价比固守份额,玩家苦于“挤牙膏式升级”久矣。英特尔若能持续迭代高端产品,至少能带来三重变化:
技术层面:XeSS超分技术已积累一定用户基础,与DLSS、FSR的“三足鼎立”有望倒逼算法优化;
价格层面:Arc系列首发时的“破局式定价”曾让中端市场降价,高端线若成型或终结旗舰卡溢价现象;
生态层面:英特尔独显与酷睿处理器、AI加速器的深度协同,可能催生新的异构计算方案。
5. 玩家该抱有何种期待?
理性来看,英特尔显卡距离“叫板RTX 5090”仍有差距,但其价值在于提供替代选项。例如:
内容创作者可借助AV1编码双轨输出优势,降低直播推流成本;
多屏用户能利用Deep Link技术动态调配核显与独显资源;
预算有限的玩家在驱动持续更新后,或许能用60%价格获得80%的性能体验。
当然,所有预期的前提是英特尔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驱动稳定性、游戏兼容性、厂商合作深度。毕竟“战未来”的承诺,需要当下不掉链子来兑现。
显卡这场大戏里,英特尔像是个总在第二幕才登台的配角,但每次亮相都带着修改剧本的架势。从炼金术士到战斗法师,从招聘动态到架构蓝图,至少说明它没打算领盒饭。至于最终是成为三分天下的枭雄,还是留下“英特尔显卡,重在参与”的段子——答案或许就藏在那群新入职工程师的代码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