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5|回复: 1

[业界] Xbox突然从Costco消失背后:涨价前的库存博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游戏圈老饕和零售观察家们,最近有没有发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你打开Costco的官网,想瞅瞅有没有Xbox主机或者点卡折扣,结果搜索框里敲完“Xbox”,页面弹出一句“您搜索的商品暂未上架”——哎,这感觉就像你兴冲冲跑去食堂打饭,结果最爱吃的红烧肉窗口今天居然关门了。更巧的是,微软前几天刚放出风声,说10月初Xbox Series X和S要涨价,美国区直接飙到649.99美元。这两件事搁一块儿,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Costco这是提前清场避风头,还是打算和微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一、线下零售巨头的“静默撤离”:一场全网无货的悬疑剧​​
如果你现在登录Costco在美国或英国的网站,尝试搜索任何Xbox相关产品,结果页面干净得像是被吸尘器吸过一样。不仅主机没了踪影,连往常热销的数字礼品卡也一并消失。有用户反馈,页面只会显示一句官方道歉:“很抱歉,未找到匹配商品。”这种突如其来的下架,对于习惯在Costco囤货的玩家来说堪称暴击——毕竟这里曾是购买Xbox点卡的“性价比天堂”,尤其逢年过节,不少人会一次性囤积数百美元的点卡用于游戏内购或送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架仅波及美国和英国站点,加拿大Costco的Xbox商品仍正常在售。这种地域选择性操作,让事件多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有玩家调侃:“看来Costco对Xbox的爱,过了美加边境就打折了。”

​​二、涨价潮下的“避险逻辑”:微软的定价改革与渠道矛盾​​
微软此次调价计划可谓“蓄谋已久”。早在今年夏季,官方就释放出主机涨价的信号,理由是“全球供应链成本持续攀升及汇率波动”。具体来看,Xbox Series X将从原价499美元涨至649.99美元,涨幅高达30%;Series S也从299美元调整为399.99美元。这一波操作被网友戏称为“价格坐上了直升机”,尤其是对比索尼PS5稳如磐石的定价,微软的决策显得格外突兀。

业内分析认为,Costco此时下架Xbox产品,很可能是一种短期商业策略:避免在涨价前以旧价格清仓导致亏损,待10月3日新价格生效后再重新上架。这种操作在零售业并非首例——比如苹果新品发布前,渠道商常会暂停旧款销售。但矛盾点在于:微软此次涨价仅针对美国市场,为何英国Costco也同步下架?难道英国分公司未雨绸缪到了“跨洋联动”的地步?

​​三、销量疲软还是战略调整?Xbox的“水土不服”症结​​
尽管微软声称Xbox游戏销量在全球多地区创下新高,但主机硬件的市场表现始终不温不火。根据市场调研机构NPD的数据,2023年Xbox Series X/S在北美销量同比下滑12%,被PS5拉开明显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Xbox的困境在于“软件强、硬件弱”——Game Pass订阅服务虽广受好评,但主机本身缺乏独占大作加持,难以形成用户换机动力。

Costco作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其对产品线的调整往往折射出市场趋势。若下架确因销量不佳,则意味着Xbox在主流渠道的吸引力正在衰减。不过,反对观点认为:Costco若真有意放弃Xbox,为何选在年末购物季前动手?毕竟“黑五”和圣诞档期是主机销售黄金期,此时撤柜无异于自断财路。更有趣的是,沃尔玛和亚马逊仍正常销售Xbox产品,这或许暗示Costco的决策更多源于其独特的会员制供应链管理模式。

​​四、关税、库存与博弈:藏在价格标签背后的宏观因素​​
抛开短期价格波动,Xbox面临的长期挑战可能来自贸易环境变化。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政策近年持续影响电子产品成本,微软此前曾多次暗示“不排除因关税转移部分成本”。此外,全球芯片短缺问题虽有所缓解,但高端芯片产能仍集中在台积电等少数厂商,主机厂商的议价空间有限。

Costco素以“低价批量”策略著称,若微软坚持涨价,其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双方可能正就采购价进行拉锯谈判——下架或是Costco向微软施压的筹码。类似戏码在零售史上屡见不鲜:2019年,亚马逊曾因佣金问题短暂下架所有任天堂产品,但一周后双方即达成协议恢复上架。

​​五、玩家视角:涨价时代的“生存法则”与替代方案​​
对普通玩家而言,Costco下架最直接的影响或许是“薅羊毛”渠道的消失。有用户算过一笔账:在Costco购买100美元Xbox点卡通常只需89.99美元,相当于永久享受9折优惠。如今渠道关闭,玩家只能转向官方渠道或其他零售商,成本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主机涨价可能加速用户向云游戏迁移。微软的Xbox Cloud Gaming服务允许玩家在手机、平板甚至智能电视上运行游戏,无需高价主机。如果未来云游戏体验能媲美本地硬件,或许“买主机”本身会成为一种怀旧行为。

​​六、行业启示:零售渠道与硬件厂商的共生裂痕​​
Costco与微软的此次“摩擦”,暴露出游戏硬件销售模式的深层矛盾。传统零售渠道依赖硬件差价盈利,但数字版游戏和订阅制的兴起,使硬件逐渐沦为“流量入口”,利润中心向软件端转移。这种转变下,零售商若无法从软件销售分得一杯羹,合作意愿必然降低。

类似情况在其他领域已有先例:比如电信运营商曾靠卖手机赚取补贴,如今更推话费套餐绑定。未来,游戏主机销售或转向“硬件+服务”捆绑模式,零售商需重新定位自身价值——例如通过推广Game Pass订阅获取分成。

眼下这场“下架罗生门”尚未有官方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游戏行业的定价体系与渠道关系正经历深刻重构。微软需要用作品证明主机涨价的合理性,Costco则需在会员制生态中平衡硬件引流与利润需求。至于玩家,或许得适应一个新时代:游戏依然精彩,但玩游戏的代价,可能要比过去多掂量几下钱包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链空心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5 23:51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