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车界] 斯柯达用数字概念车致敬70年代经典,电动轿跑能否唤醒沉睡的驾驶激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没有想过,当你家那台充满年代感的老车突然被插上电源,会变成什么模样?斯柯达的设计团队最近就玩了这么一场穿越实验——他们把1970年代的经典双门轿跑从档案库里“捞”出来,通上电,再刷上一层未来感十足的数码新装。这不只是一次单纯的情怀复刻,更像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设计对话。

第一章:一场始于布拉格的设计冒险​​
事情要从斯柯达内部一个特别计划说起。这个捷克汽车品牌去年启动了一项创意项目:让年轻设计师从品牌历史车型中寻找灵感,创作数字概念车。最新成果就是这款对1970年问世的110 R双门轿跑进行的电动化重塑。

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师理查德·斯维克是个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2023年,他在布拉迪斯拉发完成学业,又在意大利都灵的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历练后加入斯柯达。论资历他确实算不上老资格,但他对老车有着独特的理解:“原版110 R最打动我的是那种毫不张扬的美学,没有多余线条,就像捷克水晶的切割工艺一样精准。”

第二章:回溯1970,那台让年轻人痴迷的平民跑车​​
要理解这款概念车的意义,我们得先回到55年前。1970年问世的斯柯达110 R,在当时东欧阵营的汽车里算是个“异类”。大多数同时代车型都方方正正得像移动冰箱,而110 R却拥有流畅的Fastback快背造型。别看它那台1.1升后置发动机只能输出61马力,零百加速要磨蹭13秒多,在那个选择有限的年代,它确实给了许多年轻人一个触手可及的跑车梦。

有趣的是,这款车在生产周期(1970-1980年)内共制造了5.7万台,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成功。它的设计明显受到1960年代欧洲跑车风潮的影响,但通过更亲民的定价实现了民主化普及。如果你看过老电影里穿越捷克乡村的红色110 R,就能理解它为何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第三章:电动化改造,一场精心策划的“基因编辑”​​
斯维克的设计思路很明确:不做简单的复刻,而要捕捉原作的“灵魂”。于是我们看到,新概念车保留了老款的大致比例——长车头、短车尾的经典轿跑姿态,但整体线条更加犀利。原车那个被车迷戏称为“忧郁眼神”的矩形大灯,在新车上演变为可开合的灯组模块,熄灭时与车身融为一体,点亮时则透出极具未来感的细长光带。

车身侧面藏着更多精心安排的独特设计。那个看似为后置发动机准备的散热口,实际上在为电池组提供冷却气流;轮拱的肌肉感线条不再只是为了美观,还承担着引导气流的空气动力学功能。最妙的是车尾设计,几乎与车头形成镜像对称,一条黑色饰带横贯整个车尾,内含极简风格的LED灯组——这种设计语言被称为“Tech Loop”,是斯柯达最新概念车的家族特征。

第四章:当机械灵魂遇见电动心脏​​
斯柯达倒是没公布具体参数,不过设计团队留下足够线索。原车后置发动机的布局被保留,只是内燃机换成了电动机。参照目前斯柯达Enyaq RS上那台210千瓦(286马力)的电机,这款体型更小的轿跑完全有可能拥有媲美超级跑车的加速性能。

这种动力系统的跨越有多大?举个例子,原版110 R的61马力需要四档手动变速箱慢慢“憋”出速度,电动版可能只需要一次“电门”深踩就能完成超越。设计师并没有过度强调电动身份,你看不到泛滥的蓝色装饰或发光logo,充电口被巧妙隐藏在后窗下方。这种克制反而彰显了自信:电动车不必整天把“我是电动车”写在脸上。

第五章:数字概念车的生存之道​​
这类数字概念车常被质疑是“纸上谈车”,它们的价值却远不止于此。在汽车行业全面转向电动的当下,斯柯达需要通过这类项目探索品牌未来的设计语言。相比大众品牌的实用主义或奥迪的科技感,斯柯达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径——用情感化设计连接历史与未来。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斯柯达第一次玩“复古电动”的概念。2022年发布的Vision 7S展示了未来量产车的方向,而这款110 R概念车则试探了性能车的可能性。短期内我们不太可能看到它量产(双门轿跑的市场实在太小),它传递的信号很明确:电动化不等于设计同质化。

第六章:捷克设计的百年基因​​
要真正理解这款概念车,我们需要把镜头拉得更远。斯柯达的设计哲学深深植根于捷克文化传统——那种融合了波西米亚艺术感与工业实用主义的独特审美。从1920年代的L&K车型到1950年代的斯柯达440,这个品牌始终擅长在限制中创造美感。

现任斯柯达设计主管奥利弗·史蒂芬尼曾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能用温暖的方式诠释科技。”这句话在这款110 R概念车上得到完美体现——它既包含最前沿的电动技术,又延续了品牌标志性的“人性化设计”传统。比如车内那个看似防滚架的结构,实际上构成了全景天幕的框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创造了开阔的视野。

第七章:概念车的现实回响​​
尽管这款车只存在于数字世界,它已经引发连锁反应。汽车媒体开始讨论“电动时代是否需要驾驶乐趣”,设计圈则在研究如何平衡怀旧与创新。更实际的影响可能体现在斯柯达未来的量产车上——我们或许会在明年发布的新车型上看到类似的设计元素。

有业内人士猜测,如果这款概念车真的量产,可能会基于大众集团最新的SSP电动平台开发。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在SUV统治市场的时代,依然有人记得轿车和跑车的魅力。正如一位老车收藏家所说:“当所有车都变成高高的方盒子时,低矮流线的轿跑反而成了最叛逆的存在。”

看着这些渲染图,突然想起个趣事:当年110 R的车主最爱夸耀的就是发动机后置带来的灵活操控,虽然那台1.1升发动机的声浪听起来更像除草机而非跑车。半个世纪后,它的电动继承者用静默加速完成了对经典的超越。或许汽车进化的真谛就在于此:形式可以变,技术可以换,但人们对驾驶乐趣的追求永远鲜活。下次当你在地库看到老车蒙尘的身影时,不妨想象下——如果它通上电,会不会也能这么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7 04:04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