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2|回复: 2

[评论] OpenAI用户画像大揭秘:ChatGPT女性用户超车,七成聊天不务正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7亿人每周找AI唠嗑,它却成了“打工人摸鱼神器”?

如果哪天ChatGPT突然要开会员才能聊天,恐怕全球十分之一的成年人会当场陷入戒断反应——毕竟,这个曾经被嘲“人工智障”的AI,如今已是许多人手机里的“电子同事”。最近OpenAI联手哈佛大学扒了150万条聊天记录,结果发现:以前是极客们拿它写代码,现在却是小姐姐们让它改情书。这画风突变的背后,藏着一场沉默的AI逆袭。

一、用户画像:从“男生宿舍”到“全民客厅”​​
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时,评论区清一色是程序员和科技博主的测评。但两年后的今天,它的用户群彻底变了样。

根据OpenAI在2025年9月25日发布的报告,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数已突破​​7亿大关​​,相当于全球成年人口的10%。更有意思的是性别比例的变化:初期男性用户占比高达八成,而到2025年6月,​​女性用户比例逆袭到52%​​,彻底扭转了“AI是男性玩具”的刻板印象。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低门槛的交互设计让ChatGPT迅速渗透进日常生活——比如一位马来西亚的家庭主妇会用它规划菜谱,而日本的女大学生则靠它修改求职信。OpenAI在报告中调侃:“AI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瑞士军刀’,而刀柄上已经印满了美甲痕迹。”

地域分布同样颠覆预期。​​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1万-4万美元)的用户增长率飙升高收入国家的4倍​​。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地的用户数暴增,甚至出现了“AI跳阶”现象:一些网络基础设施一般的地区,人们反而更热衷用手机和AI讨论农业技术或小额贷款方案。

​​冷知识​​:哈佛研究团队发现,用户名字的性别倾向与聊天内容强相关。叫“Emily”的人更可能让AI帮忙写诗,而叫“Mike”的用户则偏爱问代码bug——虽然他们可能都是同一家公司的新媒体运营。

二、聊天实录:打工人用AI摸鱼,年轻人拿它当“嘴替”​​
OpenAI把用户需求劈成三大类:​​“问问问”(Asking)、“做做做”(Doing)、“唠唠嗑”(Expressing)​​。结果近半对话属于“问问问”,比如“如何快速醒酒?”“下周去东京穿什么?”;四成是“做做做”,比如写周报、做PPT;只有一成是纯粹找AI打发时间。

但细看数据,反差感拉满:
​​所谓“工作助手”,七成聊天内容竟是生活琐事​​。一位纽约用户承认:“我让ChatGPT模拟面试官,结果聊着聊着变成了抱怨老板。”

​​代码生成仅占4.2%​​,远低于“帮我写情书”的需求。看来程序员们可能转战专业工具,而文科生终于找到了组织。

​​18-25岁用户贡献46%的对话量​​,但他们更爱用AI处理情感问题。比如:“暗恋对象发‘晚安’到底什么意思?”

教育背景也塑造了使用习惯。大学学历用户中,46%会用于工作场景;而非大学学历用户更倾向生活化应用,比如计算家庭开支或给孩子辅导作业。一位肯尼亚的中学教师分享:“学生用ChatGPT学英语,结果它居然学会了用斯瓦希里语讲笑话。”

三、全球现象:AI如何成为“数字平权工具”​​
ChatGPT的普及速度在低收入国家堪称“弯道超车”。报告显示,​​最低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率是最富裕国家的4倍​​。这一现象被学者称为“跳过桌面时代,直接拥抱云大脑”——毕竟在手机网络覆盖一般的地方,一个能答万事的AI比买电脑更现实。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农民苏尼尔每天用语音输入问ChatGPT:“明天的降雨概率是多少?”“化肥和有机肥怎么搭配?”他告诉记者:“以前要跑几十公里找农业站,现在蹲在地头就能问专家。”

但这也带来新问题。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曾因隐私漏洞短暂封杀ChatGPT,而教育界更头疼的是​​89%的美国学生用AI写作业​​。上海某高校教师苦笑道:“批改论文像玩狼人杀,得靠‘AI检测器’甄别哪段是机器代笔。”

四、未来猜想:当AI开始“反卷”人类​​
OpenAI一边公布数据,一边默默升级模型。据透露,下一代GPT的性能可能比GPT-4强百倍,但用户更关心的是:​​会不会以后聊天要收“情感支持费”?​​

目前,ChatGPT免费版仍占主流,但OpenAI已测试月费2000美元的高端企业版。不过用户用脚投票的现象明显:​​私生活聊天占比高达70%​​,说明人们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超级大脑,而是一个能随时接话的“树洞”。

教育领域已在调整策略。上海市教委提出“未来考核重点不是知识复制,而是提问能力”,有的学校甚至允许考试带AI,但题目变成了“请用ChatGPT查资料,并分析它的答案哪里不靠谱”。

回头看看ChatGPT的成长史,像极了一个宅男逆袭的故事:最初在极客圈里自嗨,一下子被全民拽进生活大舞台。如今它记着主妇们的购物清单,陪着学生赶论文,帮农民算收成,偶尔还要处理“我男朋友到底爱不爱我”的灵魂拷问。或许AI真正的成功,不是变成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成了人类身边那个有点话痨、但永远在线的普通人。

数据来源​​:OpenAI & 哈佛大学联合研究报告《ChatGPT Consumer Use》,2025年9月发布,统计周期为2022年11月至2025年7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OpenAI用户画像大揭秘:ChatGPT女性用户超车,七成聊天不务正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I绝对不是无所不能的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7 11:49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