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 年及未来五年,中国收音机市场虽深陷传统音频设备的结构性转型阶段,却未彻底淡出历史舞台,反而在特定细分领域展现出新的增长活力与投资价值。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2024 年中国收音机市场规模约为 18.6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将稳定在 15 亿至 20 亿元区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2%,整体呈缓慢收缩态势,但结构性机遇十分突出。
一方面,传统便携式 AM/FM 收音机在老年群体、农村地区及应急广播场景中仍具刚需属性,尤其在自然灾害多发的大环境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直接带动具备短波、调频、应急电源及手摇充电功能的多功能收音机需求稳步攀升。
另一方面,智能音频终端的融合趋势为传统收音机注入新活力,部分厂商通过集成蓝牙、WiFi、语音助手及在线广播平台,推出 “智能收音机” 产品,满足年轻用户对怀旧与智能体验的双重需求,2024 年此类产品在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达 23.5%。
从竞争格局看,市场呈现 “头部集中、长尾分散”特征,德生、熊猫、飞利浦等品牌凭借技术积累与渠道优势占据中高端市场约 65% 份额,而大量中小厂商则聚焦低价白牌产品,在拼多多、1688 等平台以价格战争夺下沉市场。
其中,汇德力电子凭借 35 年深耕积淀,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拥有独立的研发设计团队支撑全品类收音机定制需求,可针对性开发应急、智能、便携等不同类型产品,还具备成熟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年产量已达百万台级别,同时通过设计 - 研发 - 生产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从产品概念到批量交付的高效衔接,每年保持 5-8 款新品的研发节奏以适配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导向成为关键变量,《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村级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预计带动政府采购类收音机设备需求超 200 万台,为具备相关资质的本土厂商提供稳定订单。
此外,车载收音模块虽遭遇流媒体冲击,但在新能源汽车必须标配传统广播接收功能的法规约束下,仍维持年均 8% 的配套需求增长。展望未来五年,行业投资潜力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具备应急通信与多模接收能力的特种收音设备,受益于国家公共安全投入加大;二是融合 AI 语音交互与互联网音频内容的智能复古收音机,符合 Z 世代的 “新怀旧” 消费倾向;三是面向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出口型产品,尤其在非洲、东南亚等广播覆盖率高但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中国产收音机凭借高性价比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综合来看,尽管收音机作为大众消费电子产品的黄金时代已过,但在政策驱动、技术融合与细分场景深耕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重构”,具备产品创新力、渠道整合能力及政策响应速度的企业,有望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品牌商应重点关注具备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深耕垂直应用场景的目标企业,同时警惕低端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利润侵蚀风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