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吃个科技圈的瓜——AMD刚刚官宣,把旗下ZT Systems的数据中心制造业务卖给了Sanmina!但别急,这可不是简单的“甩卖”,而是AMD在AI战场上一次精心设计的“左右手互搏”。卖掉了制造厂,却留下了最牛的设计团队,还和Sanmina成了“亲密战友”……这一波操作,简直像极了学霸卖掉练习题册但留下了笔记重点!到底怎么回事?咱们得从AMD最近在AI领域的“疯狂补课”说起……
一、交易细节扒开看:卖厂不卖脑,AMD的“断舍离”艺术
先划重点:AMD卖的是ZT Systems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制造业务,但牢牢攥住了ZT Systems的设计团队和客户支持团队。换句话说,AMD把“生产线”打包给了Sanmina,但把“画图纸的人”和“伺候客户的人”全留了下来。这种操作有点像大厨把厨房租给别人,但自己留着秘方和熟客名单——菜还是我设计,但炒菜的锅让别人背!
为什么这么干?AMD官方说得明白:留下设计团队是为了“加速AMD AI系统对云客户的质量和部署速度”。翻译成人话就是:现在AI服务器抢单抢得头破血流,客户可没耐心等你慢慢调试生产线。不如让专业制造的Sanmina干活,AMD自己专心搞芯片和系统设计,卷死竞争对手!
对了,这笔交易还有个附加条款:Sanmina成了AMD云级AI解决方案的“首选新品导入制造伙伴”。这个词听着拗口,其实就相当于Sanmina拿到了AMD家“服务器乐高”的优先拼装权。以后AMD推出新芯片,Sanmina能第一时间把它做成整机柜方案,卖给微软、谷歌这种云巨头。
二、AMD高管坦白局:我们要从“卖芯片”升级到“卖整套解决方案”
AMD数据中心业务总经理Forrest Norrod的发言更是直接摊牌:“机架级创新是AMD数据中心战略的下一章。” 这话啥意思?通俗说,AMD以前是个“卖水泥的”(芯片),现在想当“包工头”(全系统集成)。从硅片、软件到整机柜,一条龙服务,让云客户直接拎包入住!
Norrod还特意强调“开放、可扩展的路径”——这明显是在暗戳戳对比英伟达的“封闭生态”。毕竟老黄家的DGX服务器虽然香,但价格贵还绑死整套方案。AMD现在拉着Sanmina搞美国本土制造,打的算盘就是:用灵活性抢单,用开放性挖墙脚。
三、背后逻辑深扒:AI军备竞赛逼出“分工革命”
这交易背后藏着行业大趋势:AI服务器现在卷到飞起,但芯片公司自建工厂反而容易拖后腿。比如ZT Systems本是AMD2022年收购的,专门做定制化服务器。但现在AI客户要的是“三天出样机,一周部署完”,自建制造线反而跟不上节奏。
反观Sanmina,人家是专业电子制造老炮,在墨西哥、亚洲都有工厂,擅长快速量产。AMD把制造外包给它,相当于学霸找专业代写抄笔记——自己专注搞算法,体力活外包。更何况,美国本土制造现在是个政治正确,AMD这波还能蹭上“供应链安全”的热度。
四、未来影响预判:AMD的“轻制造”模式会带起新潮流?
这交易很可能开启芯片公司的新玩法:
英伟达会不会把部分制造外包给富士康?
英特尔会不会甩掉一些工厂包袱?
云巨头可能更爱这种“定制自由”的模式,毕竟谁也不想被一家芯片厂绑死。
但风险也有:制造外包后,AMD对质量的控制力会减弱。万一Sanmina的工艺出问题,背锅的还是AMD品牌。不过Norrod敢这么干,大概率是签了严苛的质保条款——毕竟ZT Systems的设计团队留着,就是当“质量监工”。
依我看,AMD这波操作像极了下围棋:卖掉“实心眼”的制造业务,换回“气眼”般的合作灵活性。在AI服务器这场马拉松里,AMD显然不想背着铁锅跑步,而是选择轻装上阵,用开放生态对抗英伟达的“全家桶”。至于最终是妙手还是昏招?得看Sanmina的流水线能不能跑出AMD想要的速度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芯片行业的玩法,正在从“拼工艺”变成“拼生态”。下次再听到AMD抢了英伟达单子时,你可能得想起今天这场“制造离婚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