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个硬核八卦——就在昨天,华盛顿的GTC大会上,老黄(黄仁勋)又掏出了让码农们嘴角疯狂上扬的新玩具:Rubin CPX!这玩意儿可不是常规操作,而是NVIDIA在Rubin家族里偷偷塞的“特种兵”,专门对付那些需要一口气吞下百万级token的AI大模型。简单说,它就是给AI模型喂“满汉全席”的消化酶,省得模型处理长文本时卡得像你刷短视频遇到网速460!(背景铺垫:AI模型处理长上下文时容易因内存和算力瓶颈卡顿,比如分析整本《三体》代码或一小时超清视频)
参数暴击:单芯片干出30P算力,GDDR7内存管饱
先甩数据镇楼:Rubin CPX用单颗芯片实现了30 PetaFLOPS的NVFP4精度算力,配了128GB GDDR7显存!对比一下老黄现在的“双芯猛男”Blackwell Ultra(比如GB300系统),CPX的注意力机制速度快了整整3倍!这啥概念?好比原来模型读《百年孤独》得拆成十章慢慢啃,现在能直接整本塞进脑仁里还秒划重点!
更骚的是,这次老黄放弃了Blackwell和Rubin主流用的多芯片封装(MCM),回归单芯片 monolithic die设计。表面看是“退步”,实则是精准刀法:砍掉复杂封装,降低成本,但算力密度一点没缩水!内存带宽虽然没明说,但按GDDR7目前30 Gbps的速率推测,如果是512-bit位宽,带宽直接飙到1.8TB/s——这速度够你把《魔兽世界》全部版本客户端在1秒内来回倒腾5遍!(技术背景:单芯片设计减少内部通信延迟,适合高并发任务)
为啥AI模型需要这种“大胃王”?
举个栗子:现在企业用AI分析自家代码库,动辄10万行起跳;或者让AI处理一小时4K视频(比如自动生成字幕+删减无聊片段),需要的token数可能冲到100万。普通GPU遇到这种长上下文,就像让小学生默写《新华字典》——内存爆了,算力麻了,最后只能摆烂。
而Rubin CPX直接内置4个NVENC和4个NVDEC视频编解码器,视频处理不用额外找帮手,一条龙服务到位。比如你让AI剪一部电影,它能把原始视频、音频、字幕流同时塞进显存里实时处理,告别“转码5小时,剪辑2分钟”的痛!(场景延伸:长上下文能力对多模态AI、自动驾驶时序数据分析等意义重大)
平台组合拳:Vera Rubin NVL144 CPX,直接堆出8 ExaFLOPS
老黄当然不会让CPX单打独斗!它会被塞进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里,和普通Rubin GPU组队刷副本。一个机架就能堆出8 ExaFLOPS算力(相当于160万颗RTX 4090同时干活儿),内存带宽拉到1.7PB/s,配合1600G网络和CPO共封装光学——这配置已经不是“服务器”,根本是数字文明的火种方舟!(调侃:建议改名叫“老黄的宇宙魔方”)
顺便扒一下Vera Rubin超级芯片的料:它把2颗Rubin GPU和1颗Vera CPU封装在一起,CPU是NVIDIA自研的88核Arm架构(176线程),配上576GB HBM4内存和1.5TB LPDDR5X,单颗超级芯片算力约100 PetaFLOPS。老黄还预告了更变态的Rubin Ultra NVL576,专治各种算力饥渴症患者!(行业背景:NVL系列瞄准万亿参数模型训练与推理)
时间线:2026年见,但故事早就开始了
普通Rubin芯片明年(2026年)初上市,而CPX版本得等到2026年底。为啥搞这么复杂?因为AI模型正在从“聊天机器人”进化成“数字打工人”——它得记住和你上半年的所有对话,还能跨会议写代码、改产品方案。这种持续记忆和推理能力,需要硬件层面拆解成上下文预处理和token生成两阶段,而CPX就是专攻前者的特种装备!(延伸思考:硬件定制化趋势反映AI应用场景碎片化)
老黄这波操作简直像是在AI硬件赛道又插了个超级路标——以前大家比的是模型参数有多巨无霸,现在得开始比拼谁能把长对话、长视频、长代码库这种“硬菜”嚼得更碎咽得更顺。下次GTC要是突然冒出个专门处理AI“梦境记忆”的芯片,我也一点不会意外,毕竟这哥们儿总能把科幻片道具提前塞进机房!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Rubin CPX那128GB显存——这容量够把你从小到大所有聊天记录、看过的每一帧视频、甚至每顿外卖订单全塞进去让AI做阅读理解。以后说不定真能对着AI喊:“帮我把去年三月周二下午说错的那句话重新编一遍!”
硬核彩蛋:30P算力如果用来同时处理100万token的代码分析,相当于让AI在秒级内读完《三国演义》全本并标出所有“诸葛亮套路知识点”——这效率怕是连罗贯中本人都得直呼内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