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产品] 英特尔新U取名大赛:386H大战368H,数学老师气晕在讲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如果你最近正琢磨着换个新笔记本,我劝你先把手里的钱包捂紧了,泡杯茶坐稳当。因为接下来要聊的英特尔下一代移动处理器 Panther Lake 这个情况,那真是比暑假结束前一夜赶作业还要混乱刺激。就在今天,2025年11月8号这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六,网上大佬们又甩出来一张据说是 Panther Lake 全家桶的规格清单,好家伙,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感觉英特尔和AMD这两家是不是私下约好了,今年要举办的比赛项目是“看谁先把消费者绕晕就算赢”?

先给不太熟悉前情提要的朋友补个课。就在不久之前,AMD那边悄咪咪准备了两个名字叫 Ryzen AI MAX 392 和 382 的新型号,当时已经觉得这名字起得有点随心所欲了。结果您猜怎么着?跟英特尔今天曝出来的这套 Panther Lake(官方叫 Core Ultra 300 系列)的命名体系一比,AMD那简直算是幼儿园级别的“猜猜我是谁”小游戏。英特尔这波操作,属于是直接把你拉进了迷宫,还顺手把路线指示牌全给糊上了。

首先,咱们得来一个关键数字:Panther Lake 这颗芯脏的最高加速频率敲定在了 5.1 GHz。之前有些消息灵通人士吹风说能冲得更高,但根据今天爆料的这位名叫 Jaykihn 的业内人士说法,英特尔看样子是主动调低了大家的期待值。不过他也补充了一句,说这个数字说到底还得看你笔记本的电源设定和散热本事够不够硬核,单线程爆发的时候能不能真的冲上这个频率,还是个变量。简单说就是,理论极限是5.1,但你实际用起来能到多少,看你笔记本的“身体素质”。

好了,重点内容,也是让人脑壳疼的部分来了——命名。之前咱们在零零散散的泄露里见过像 3_8H 这样看起来是高端型号的代号。今天这份新鲜出炉的名单一摆,好嘛,全洗牌了!不光有 3_8H,现在还冒出来 3_6H 的系列。具体到型号,那才叫一个眼花缭乱。最顶级的16核配置,一会儿给你个 Core Ultra X9 386H,转头又来个 Core Ultra X7 368H。你要是光看数字,不去管那个“Ultra”后面的X9、X7等级,那你就会陷入深深的哲学思考:这个386H和368H,它俩到底谁更厉害?这数字大的反而等级低?这谁看了不迷糊啊!

咱们把这个旗舰型号拆开揉碎了看:Core Ultra X9 386H,配备5.1 GHz的最高频率,核心组合是4个性能核(P-Core)+ 8个能效核(E-Core)+ 4个低功耗核(LP-Core)。不光CPU核心堆满,它集成的显卡也是顶配,叫做 Arc B390,用的是完整的12组 Xe3 图形单元。同样用这个顶级核显的,还有X7系列的 368H。然后往下走一格,到了 Core Ultra 5 338H 这个型号,核显就变成了 Arc B370,图形单元削减到10组 Xe3。再往下的其他型号,核显配置就更分化了:有的是4组 Xe3 单元,这种一般是给那些本身已经装了独立显卡(比如游戏本)的机器准备的,核显就当个陪衬;最入门的版本则只给2组 Xe3 单元,明显是瞄准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低端市场。

爆料人 Jaykihn 还特意补充了一个细节,说 Panther Lake 在功耗(TDP)的界定上也玩了新花样。看起来他们会搞出两套TDP标准。那些高端型号,基础TDP设定在25瓦,但笔记本厂商可以自己选择把最大功耗墙设定在65瓦或者甚至80瓦。而8核和6核的版本,则采用25瓦的基础TDP,最大功耗限制在55瓦。更让人挠头的是,据说英特尔还要引入一个叫做“基于体验的PL1”的新指标,这个玩意儿在九月份的技术深潜大会上压根没提过,具体是啥玩法,现在还蒙着一层纱。

说实话,看完这份“崭新”的 Core Ultra 300 系列名单,我心里就一个感觉:乱!我真的很怀疑,到时候像 Core Ultra 7 365 这样的型号,该怎么去跟AMD那边的锐龙 HX 370 在“宣传火力”上掰手腕?这名字听起来就跟双胞胎似的,消费者不拿个本子记一下,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展望一下明年吧,想买个新笔记本的各位,你们可得做好心理准备了。到时候您会看到一大堆听起来亲如兄弟的型号名称在眼前晃悠:AMD 那边有 HX 370, 365;英特尔这边有 B390, B370, 386H, 365H;AMD 还有那个 MAX 392 之类的……这简直是一锅粥,一团乱麻!非常遗憾的是,对于这种明显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困扰的命名混乱局面,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眼下似乎都没有任何想要收拾收拾的迹象。这感觉就像进了家以前的那种杂货铺,所有商品标签都写得模模糊糊,全凭老板一张嘴介绍,买不买得靠猜。

所以啊,各位最近想换笔记本的朋友,除了关注性能参数,恐怕还得额外修一门“厂商命名解读学”。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数字大的反而性能弱”的购物陷阱里。好了,今天就唠到这,希望这份又长又细的解读,能帮您在未来的芯片迷宫里,多少找到点方向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8 19:57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