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8|回复: 2

[业界] 硬盘大饥荒!AI数据中心疯狂扫货,企业级硬盘排队两年?QLC SSD意外躺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是没想到,最近全球硬件市场可是邪了门了!你们猜怎么着?想买块正经八百的大容量企业级硬盘?不好意思,您得先排个队——不是排几天几周,是足足排上两年!对,你没听错,就是两年!现在下单,得等到2027年才能拿到货!这架势,比抢限量版球鞋还离谱,直接刷新了“期货”的新高度!

这事儿怎么闹的呢?源头还得扒拉到那个火到发烫的“AI大基建”。现在全球巨头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铆足了劲要搞那个传说中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需要啥?需要海量的数据,需要疯狂的计算力,更需要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好家伙,这帮巨头砸钱建数据中心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快到什么程度?快得连生产硬盘的工厂都跟不上趟了!这就好比大家一窝蜂去开饭馆,结果发现锅碗瓢盆全卖断货了,你说急不急人?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前阵子内存条(DRAM)价格坐火箭的事儿还记得吧?几个月功夫价格直接翻倍还拐弯,那就是AI需求太猛给闹的。现在,这股“缺货风暴”终于刮到了存储的老巢——硬盘(HDD)头上!

根据业内消息灵通媒体DigiTimes的最新线报,企业级大容量硬盘(就是那种动辄十几TB、几十TB,专门给数据中心存放“温数据”或者“冷热数据中间层”用的大家伙)的交货期,被无情地拉长到了24个月!两年啊朋友们!黄花菜都凉八百回了!这哪是买硬盘,这分明是下聘礼等娶媳妇儿呢!

为啥偏偏是这种硬盘遭了殃?因为它便宜大碗啊!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存那些不常访问但又不能删的“冷数据”或者访问频率中等的“温数据”,用这种大容量机械硬盘性价比最高,是妥妥的“经济适用型”存储主力。结果现在,主力军直接“断粮”了!

AI的钞票可不会老老实实等两年。那些财大气粗的云计算巨头(业内叫“超大规模企业”或者“Hyperscaler”)一看这架势,立马调转船头,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种存储方案——QLC SSD!

先别懵,咱掰扯清楚啥是QLC和TLC。简单说,SSD(固态硬盘)里面存数据的“小格子”叫存储单元。TLC(Triple-Level Cell)是每个小格子能存3比特数据,QLC(Quad-Level Cell)更狠,能塞进去4比特!好处是啥?在同样大小的芯片面积上,QLC能存更多数据,成本更低!​ 听着很美是吧?但代价呢?就是每个小格子被擦写的次数(也就是寿命)会比TLC少一些。

不过,数据中心的大佬们精打细算后发现:对于存放“冷数据”(就是那些几乎不咋动,像档案一样存着的海量信息)来说,QLC SSD的寿命完全够用!而且,相比起要等两年的机械硬盘,QLC SSD不仅交货快,在总拥有成本上(算上采购价、电费、维护费等等)反而可能更划算!​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QLC大采购”开始了!北美、中国,但凡叫得上名号的云服务商,都跟超市大抢购似的,疯狂下单QLC闪存颗粒(NAND)和基于QLC的SSD。这阵仗,直接把QLC的产能给挤爆了!

DigiTimes的消息更劲爆:某些NAND闪存大厂的QLC产能,订单已经排满到2026年底了!​ 对,你没看看,是排到了2026年!这热度,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

这场面带来一个连锁反应:QLC SSD可能要提前“篡位”了!​ 原本在消费级市场,TLC SSD因为性能和寿命更均衡,一直是主流。QLC虽然便宜,但总让人觉得有点“入门级”的味道。可现在,在数据中心需求的疯狂拉动下,整个存储市场的风向标要变了!业内普遍预测,最迟到2027年初,QLC的出货量(或者说受欢迎程度)将正式超过TLC,成为闪存界的“新一哥”!​ 这绝对是存储技术路线的一次大地震!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数据中心大佬们集体转向QLC,直接后果就是QLC闪存颗粒变得极度紧俏。物以稀为贵,价格嘛,自然水涨船高。另一个存储巨头Sandisk(闪迪)的动作就很能说明问题:两个月前,他们还在说NAND可能要涨个10%左右,结果话音未落,最新的消息是直接涨价50%!​ 这涨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回头想想,这种从内存(DRAM)到存储(HDD/SSD)的全面大缺货、大涨价,放在几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但看看现在全球巨头们在AI上砸钱的狠劲,这“一夜变天”的剧情,似乎又成了唯一不让人意外的部分。上个月,存储大厂Adata(威刚)的老板就语重心长地提醒过: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才几周功夫?预言就成真了!

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生产内存(DRAM)和闪存(NAND)的厂家,都在优先把产能卖给那些为了AI一掷千金的“金主爸爸”们。这些金主爸爸付钱那叫一个爽快,厂家自然乐得把最好的“肉”先给他们吃。结果就是,厂家手里的“安全库存”(Buffer Capacity)从原来的能撑2-3个月,急剧缩水到现在只能维持几周!​ 库存薄得像层纸,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价格就得抖三抖。

对存储厂商来说,这波行情简直是久旱逢甘霖,财报数字好看到飞起,一扫前几年的阴霾。但是!(重点来了)最后买单的,大概率还是咱们这些普通消费者!​ 为啥?

QLC消费级SSD可能跟涨:​ 市面上很多主打性价比的SSD(尤其是大容量的),为了控制成本,本来就爱用QLC颗粒。现在QLC颗粒被数据中心抢购一空,价格暴涨,这些消费级SSD的成本压力山大,涨价几乎是必然的。你想买块便宜大碗的固态硬盘存游戏存电影?钱包可能要抗议了。

整体存储市场供应紧张:​ 高端产能被AI吸走,中低端市场的供应也会被波及,货少了,价格自然难降。

“电子元件短缺”的阴魂又来了?​ 经历过显卡、游戏机缺货那几年的朋友,对“一芯难求”的恐惧应该记忆犹新。这次存储的全面紧张,会不会让“电子产品短缺”的剧本重演?谁也说不准,但感觉不太妙。

所以啊,这场由AI数据中心引爆的“硬盘大饥荒”,表面看是企业级存储的订单排队和QLC的意外上位,背后牵动的却是整个存储产业链的神经,甚至可能再次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买块硬盘/内存咋这么难这么贵”的扎心体验。这波行情,厂商赚得盆满钵满,数据中心为了AI大业咬牙硬扛,而咱们普通用户,可能又得捂紧钱包,做好迎接新一轮“存储刺客”的准备了。这硬盘市场的戏,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也越来越让人肉疼)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昨天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这帮巨头砸钱建数据中心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快到什么程度?快得连生产硬盘的工厂都跟不上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盘已经开始崩了
硬盘砸手里的有很多,高价入手的都不行
低价入手的,只要出售了就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10 06:15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