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模拟经营类游戏爱好者请注意!今天咱得来唠一场游戏圈子里堪比“建到一半突然地震”的大型工程事故——没错,说的就是那个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城市:天际线》,它家续作《 Cities: Skylines 2 》最近彻底翻车翻到开发商都被连锅端了!
第一章:回忆杀——2015年,谁还没当过几天“市长瘾”?
先让时间倒带十年。2015年,芬兰小团队Colossal Order掏出一款叫《 Cities: Skylines 》的游戏。好家伙,当时整个模拟经营圈直接炸裂!这游戏简直是把“当市长”的瘾头精准注射进玩家脑髓:你可以修路修到凌晨三点,为一条排污管和火葬场选址纠结到掉头发,甚至靠收垃圾费实现财政自由(游戏里的)。更别说后来那些DLC和创意工坊MOD,直接把游戏塞成个庞然大物——有人还原了自家县城全貌,有人盖出赛博朋克都市,甚至还有大佬用它模拟东京早高峰堵车盛况……这游戏,说是城市建造类游戏的珠穆朗玛峰,真不过分。
第二章:续作降临——期待值拉满,结果脚底踩西瓜皮
等到2023年,《 Cities: Skylines 2 》来了。按理说,八年磨一剑该闪瞎眼吧?结果玩家们兴冲冲打开游戏,迎面撞上一串魔幻现实:
显卡呼呼叫,画面糊如渣!一堆人顶着RTX 4090却只能看PPT画质,网友哀嚎“这游戏在拿我的电费挖矿吗?”
bug多到能开博物馆:红绿灯长在天上,市民卡进地底永世轮回,救护车围着着火大楼转圈就是不救火……
说好的自行车道、地铁优化等功能,发售时直接消失,官方挠头说“后续补上”。可玩家等的花都谢了,更新速度却慢过蜗牛爬——反倒是付费DLC一个接一个上架,被吐槽“修bug没钱,圈钱倒积极”!
如今Metacritic评分板上,媒体打分74(满分100),玩家评分只剩4.3(满分10)。用网友话说:“这分数不是差,是带着一股子‘被骗了青春’的怨念!”
第三章: Paradox拔电源——Colossal Order被“优化”出局
眼看玩家骂声快把官网论坛掀翻,发行商Paradox Interactive终于坐不住了。本周二,他们直接在官方论坛甩出一纸公告:“即日起,《 Cities: Skylines 2 》的开发工作正式从Colossal Order转移给Iceflake Studios!”
(注:Colossal Order团队约30人,曾靠前作封神;Iceflake Studios是Paradox旗下芬兰小厂,代表作是末世生存游戏《 Surviving the Aftermath 》,平时主要接点中小型项目。)
第四章:交接期魔幻操作——“烂尾楼”还得原施工队糊墙
但最戏剧的是,Paradox这波操作骚中带稳:
Colossal Order不能立刻滚蛋,得继续加班几个月,把性能优化补丁搞完,再“把当年画饼的自行车系统塞进游戏”;
等这些擦屁股工程结束,Iceflake Studios才会全面接手,负责后续免费更新和付费DLC。
网友锐评:“这好比厨子做菜吃吐了客人,不被允许离开厨房,还得边挨骂边把菜炒完才能下岗……”
第五章:深层扒皮——为什么一代神作续集能崩成这样?
有人猜测是引擎硬伤,有人吐槽团队管理混乱,但根本原因或许是:前作太成功,续作想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噎死了。当年《 Cities: Skylines 》靠MOD社区续命十年,但二代却急于塞进一堆半成品功能,优化摆烂到连高端PC都带不动。更讽刺的是,游戏里你作为市长要处理交通拥堵、经济崩溃;游戏外,开发团队自己先陷入了“技术债务拥堵”和“玩家信任崩塌”的死循环。
尾声:新团队是救世主还是背锅侠?
现在压力全给了Iceflake Studios。这帮哥们以前搞末世生存游戏,如今接盘这个“技术末世”般的项目,倒也算专业对口(不是)。玩家们边骂边蹲后续:“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彻底入土——反正Steam退款窗口早关了,咱就当买了张终身围观票。”
总之,这场闹剧给游戏业又上了一课:别以为玩家会永远为情怀买单。你拿半成品出来晃悠,就别怪群众用脚投票。至于《 Cities: Skylines 2 》未来是逆袭成“修复版模拟神作”,还是沦为“游戏界豆腐渣工程教科书”,咱们……拭目以待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