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1990年新闻摄录合二为一~Sony索尼BVW-400P广播摄录一体机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5-5-8 13:55
标题: 1990年新闻摄录合二为一~Sony索尼BVW-400P广播摄录一体机拆解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5-5-8 13:55 编辑

历时多年拆解近百台影像广电设备~从真空摄像管到CMOS传感器,从家庭DV到广播级摄像机。聚焦光电转换技术与电路新老迭代,逆向工程修复故障,还原老设备功能;亦沉迷CRT光栅扫描的模拟美学,记录硬件演进背后的工程逻辑~欢迎查看历史帖子,分享评论。
书接上回,
本文依旧是属于“模拟到数字~索尼广播ENG摄像机变迁系列”,上次咱们探索了Sony在1999年生产的旗舰机数字Betacam摄录一体机“Sony索尼DVW-790WS广播级数字ENG摄像机拆解”今天来看看索尼1990年生产的模拟摄录一体机BVW-400(P)的拆解,多图预警!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BVW的产品线变更




BVW是索尼“广播级视频录像机”产品线的字母代号,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1982年前后Sony推出了第一款BVW-1产品(Sony索尼BVP-1广播级Betacam鼻祖摄像机拆解),这时的BVW还是由BVV-1录像机后背与BVP-1摄像机组合实现的。



随后Sony又推出了BVW-3/30(BVP-3/30+BVV1,Sony索尼BVP-3A广播摄像机展示拆解)、BVW-505(BVP-5/50+BVV5)与BVW-507(BVP-7/70+BVV5)等多种组合,大家发现了吗,这些产品都是摄像机+录像机的组合形式,换句话说是可以分离使用的,当然对接需要设计电气接口,各自有独立外壳,要考虑连接强度与重心排布……总体而言笨重,并且工程设计有所顾忌,看向未来发展,所有机器的迭代方向都是轻量化,小型化,因此在此大背景下,索尼工程师开始研发一体式摄录机。


[attach]2434847[/attach]
Sony的第一台摄录一体机是在1988年前后发布的BVW-200,索尼公司在2月份的一份宣传广告中声称该机是世界上最轻最小的Betacam摄录机,仅仅重量15磅(约6.8Kg)——包含镜头磁带取景器以及电池的重量,在一众笨重的BVW-3机器中脱颖而出,就像广告中的照片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attach]2434848[/attach]
随着时间的推移,Sony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一共发布了四款大型号的BVW摄录机,分别为BVW-200(A)、BVW-300(A)、BVW-400(A),以及带有数字处理电路的BVW-D600,A为同型号迭代版,修改了BUG,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机器工业设计语言非常统一,外观几乎相同。


[attach]2434849[/attach]
[attach]2434850[/attach]
从介绍小册子中可以看到,以BVW-200为例的BVW新款摄录一体机对比分体式的BVW-505与BVW-3,体积大为缩小。
重新设计的电路与机械构造是缩减体积的秘诀所在,包括大幅度重构Betacam带仓设计,将磁带的侵入程度大幅增加,减小磁鼓的半径,穿带结构也重新设计,这样以来带仓就可以做成一个小方块,不影响电路排布。在摄录机电路部分,Sony引入高密度的可拔插设计电路模板,大量采用集成电路和堆叠电路设计(一会看电路就明白了),整体降低占用体积。


BVW-400介绍
今天拆解的BVW-400属于200/300/400系列中最高级的版本(D600比较后期属于A改进款的序列),这几款最显著的区别是使用了不同规格的CCD元件,就像是手机的标准版,Pro和Pro MAX一样。
具使用过的人回忆,200和300的成像偏色,并且遇到强光有smear现象(画面中有一条垂直亮线,IT-CCD电子过饱和导致溢出) ,400使用FIT-CCD没有这种情况,同时它贵啊!


[attach]2434851[/attach]
摄像机的相关参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下面分享一下基础参数
重量:5KG
功耗:22W
体积:132x208x370mm
磁带格式:Betacam SP


================
2、外观展示
================

我收藏原本有两台,BVW-300AP和400P各有一台,今天拆解的是400P

[attach]2434816[/attach]
[attach]2434817[/attach]
[attach]2434818[/attach]
对比一下兄弟之间的区别,也包含A改款的小区别,最主要的还是提手的橡胶覆盖,旧款400P是封顶,300AP是开放式
除此之外,没有显著区别


[attach]2434819[/attach]
[attach]2434820[/attach]
BVW-400P的侧面照片,国内某机构的淘汰设备,避免找麻烦隐去部分信息,但看Logo能Get到是哪里出来的……


[attach]2434821[/attach]
多说一句,我个人喜欢Sony关于BVW一体机做的工业设计,这时候的Sony广播机保留了过去硬朗的线条感,同时又跃跃欲试的在设计中融合了优美的曲线,不再是冷冰冰(当然色彩也变成黑色了),黑色的机身搭配银色的固定螺丝,像蒙皮铆钉般


[attach]2434822[/attach]
[attach]2434823[/attach]
当然发霉老化的滤镜片是保留节目,白内障无疑


[attach]2434824[/attach]
[attach]2434825[/attach]
Betacam SP的标志,代表这台机器是属于广播Betacam产品序列的正派继承者,注意标志下面的橡胶盖,隐藏了手动应急退带旋钮


[attach]2434830[/attach]
3CCD的标志,以及下方四个BNC接口+20pin彩色回放适配器的连接接口(早期BVW录像机包括BVV-5、BVW-200/300/400系列,PVV-1/3都不支持彩色回放,拍的片子想在机器上播放,得连接彩色回放适配器,VA-300或VA-500改日发出来拆解帖子)


[attach]2434826[/attach]
一个多功能LCD屏幕,可以显示时间码或电平信息,今后Sony摄像机有很多型号都搭载了类似的设计


[attach]2434835[/attach]
LCD屏幕下方是隐藏的设置面板,经典设计


[attach]2434827[/attach]
前脚也是经典设计,大部分由后期的型号继承了


[attach]2434828[/attach]
旋转滤色片,一贯的设计没有什么好说的


[attach]2434829[/attach]
白内障滤镜以及前面板的按钮操作区,CCD的机器支持快门速度调节,设置在这里


[attach]2434831[/attach]
[attach]2434832[/attach]
[attach]2434833[/attach]
没有型号的取景器,延续了BVP-3、5、7部分外观设计,接口是20pin圆形接口


[attach]2434834[/attach]
机身尾部是外接MIC输入接口,以及DIN-4电源接口,另外有一个视频输出BNC接口


[attach]2434836[/attach]
型号铭牌,注意锃亮的螺丝


[attach]2434837[/attach]
[attach]2434838[/attach]
躺倒的机器,圆滚滚的肚子,肩垫上增加凸起以增加摩擦力(后期这玩意就没有了,可能没啥卵用)


[attach]2434839[/attach]
[attach]2434840[/attach]
[attach]2434841[/attach]
[attach]2434842[/attach]
[attach]2434844[/attach]
另外是一些细节


================
3、拆解展示
================


内脏电路拆解展示
开始拆解,照例从电子侧的盖板开始~

[attach]2434852[/attach]
打开盖子,一股熟悉的“书架”设计气息扑面而来,这么多的板子,一共13片(本),如果是图书开个小图书馆都够了
请注意最后一片电源电路的屏蔽外壳去掉了,露出内部的电源电路组件

[attach]2434894[/attach]
服务手册上明确标记出全部PCB的编号及位置,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attach]2435736[/attach]
手册中将全部PCB做了分类和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attach]2434853[/attach]
[attach]2435584[/attach]
操作面板背面,有一个记忆电池,喇叭,以及屏蔽层


[attach]2435504[/attach]
去除屏蔽层的样子


[attach]2435505[/attach]
[attach]2435506[/attach]
[attach]2435507[/attach]
按键板正面,依然有一颗巨大的电容,不知道和旁边的可充电电池作用是否一致


[attach]2434855[/attach]
[attach]2434856[/attach]
接下来,主要拆解电路板,前面咱们说了,BVW摄录一体机的电路设计为模块化,方便维护与调试,那么咱们就一一来看看这十几块板子都有啥好玩的~
01/1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块AT-49板,负责整机的自动化控制,包括自动黑白平衡,VF寻像器字符生成,系统控制,音量强度探测


[attach]2434857[/attach]
除了最大的IC是日立提供的之外,旁边还有一片德州仪器生产的小IC,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电路图查看具体的信息


[attach]2434859[/attach]
[attach]2434864[/attach]
02/13-此为第二片IE-30,边缘增强板,通过延迟线延迟画面,再将前后画面运算,增强边缘反差,就是大家常说的锐度调节


[attach]2434861[/attach]
玻璃延迟线元件


[attach]2434860[/attach]
[attach]2434862[/attach]
[attach]2434863[/attach]
其他电路细节,通过堆叠电路来减少占用空间,非常极限的设计


[attach]2434865[/attach]
[attach]2434872[/attach]
03/13-VA-104板子,负责画面调节,主要是视频放大,黑电平设置,增益变化,着色补偿。
上面的电位器多到发指


[attach]2434866[/attach]
[attach]2434867[/attach]
但是看起来非常过瘾,不知道当时的工程师为了设计这些玩意掉了多少头发


[attach]2434868[/attach]
[attach]2434869[/attach]
拆掉电位器子电路板之后,下方依旧复杂


[attach]2434870[/attach]
[attach]2434871[/attach]
在上方的电位器子板,大家自己数数有多少个调节点位


[attach]2434873[/attach]
[attach]2434874[/attach]
04/13-PR-132板子,负责γ(伽马Gamma),拐点,斜坡,白切割,动态对比度控制等功能


[attach]2434875[/attach]
[attach]2434876[/attach]
这次不只有电位器,还有切换开关


[attach]2434877[/attach]
[attach]2434878[/attach]
依旧搭载子电路板,拆掉后是这样子的


[attach]2434879[/attach]
[attach]2434880[/attach]
子板


[attach]2434881[/attach]
[attach]2434882[/attach]
05/13-继续,EN-79这部分是Encode编码板,信号编码,将RGB编码为色差视频信号给录像部分,通常兼有彩条发生功能


[attach]2434884[/attach]
[attach]2434885[/attach]
一些树脂封装的集成电路,黑色橙色皆有


[attach]2434886[/attach]
[attach]2434889[/attach]
06/13-SG-152同步信号处理电路板,负责处理机内电路各种同步信号,以及对外部输入的Gen-Lock同步锁相进行处理的电路


[attach]2434888[/attach]
最明显的是Toyocom生产的17.734475Mhz晶振,用于合成PAL制的同步信号
……编码器要求时钟是选择的视频标准的彩色副载波的4倍,NTSC为14.318180MHz,PAL为17.734475MHz。这些时钟由专用的晶体振荡器生成,以保证稳定性……

[attach]2434887[/attach]
[attach]2434890[/attach]
[attach]2434891[/attach]
部分电路细节


[attach]2434892[/attach]
[attach]2435477[/attach]
07/13-VP-24,根据说明书描述,是负责Video Playback视频回放的电路,另外还兼有磁头选择,脉冲生成功能


[attach]2434893[/attach]
细节


[attach]2435478[/attach]
[attach]2435481[/attach]
08/13-VDA-11板,色彩C载波调制器,所以上面有很多电位器


[attach]2435479[/attach]
[attach]2435480[/attach]
做工不错


[attach]2435482[/attach]
[attach]2435485[/attach]
09/13-AFM-6,亮度Y调制器电路


[attach]2435483[/attach]
有一堆三极管,密集恐惧症慎入


[attach]2435486[/attach]
[attach]2435489[/attach]
10/13-AU-97音频处理子电路,负责录音/播放 处理


[attach]2435487[/attach]
[attach]2435488[/attach]
[attach]2435490[/attach]
陶瓷基板电路,有一个IC疑似经过维修,明显的松香痕迹


[attach]2435491[/attach]
[attach]2435493[/attach]
11/13-SV-97电路,这部分负责磁鼓电机/绞带电机伺服


[attach]2435492[/attach]
Sony自产CXP80116集成电路,资料很少


[attach]2435494[/attach]
[attach]2435495[/attach]
12/13-SY-117板,系统控制电路


[attach]2435496[/attach]
[attach]2435497[/attach]
部分细节


[attach]2435500[/attach]
[attach]2435502[/attach]
13/13-最后一块电源板,原本有屏蔽外壳,但本机电源部分故障,我寻思能修一修,拆开看了半天很多电容都老化漏液,无法修复,完球……


[attach]2435501[/attach]
[attach]2435503[/attach]
[attach]2434854[/attach]
电源板细节


[attach]2435498[/attach]
取出所有板子之后,留下巨大的主板,空荡荡的机身内部


[attach]2435499[/attach]
目前还留下头部的CCD模组


带仓模组拆解展示
下一步拆解带仓部分,换一面继续~

[attach]2435510[/attach]
[attach]2435508[/attach]
[attach]2435509[/attach]
带仓侧盖,镁铝合金材质,和外壳保持一致


[attach]2435552[/attach]
[attach]2435554[/attach]
带仓部分,比之前的要复杂,对比BVV5,磁鼓明显小很多


[attach]2435558[/attach]
[attach]2435555[/attach]
[attach]2435556[/attach]
[attach]2435557[/attach]
CCD部分的另外一面盖板


[attach]2435559[/attach]
[attach]2435560[/attach]
这个角度具有很强的机械美感,包括金属光泽和凌乱复杂但又秩序的设计


[attach]2435562[/attach]
[attach]2435563[/attach]
顺手将电池仓拆下


[attach]2435564[/attach]
[attach]2435565[/attach]
带仓由几颗螺丝固定在框架上,并且没有一个排线,全部直插母板,非常简洁


[attach]2435574[/attach]
[attach]2435575[/attach]
盖上外壳


[attach]2435566[/attach]
[attach]2435567[/attach]
带仓外形四四方方,最难能可贵的是非常规整,漂亮


[attach]2435568[/attach]
[attach]2435569[/attach]
串带机构的活动部件,磁鼓有两个插槽连接


[attach]2435572[/attach]
磁鼓的电路部分,以及带仓其他密集的机械/电路机构


[attach]2435570[/attach]
[attach]2435571[/attach]
CCD连接线与母板部分


外壳拆解展示
下一步粉碎性拆解~

[attach]2435576[/attach]
[attach]2435577[/attach]
提手部分


[attach]2435578[/attach]
[attach]2435579[/attach]
一团乱麻


[attach]2435580[/attach]
[attach]2435581[/attach]
CCD整体模块,如果有单个CCD损坏,那必须更换全部CCD模块


[attach]2435582[/attach]
[attach]2435583[/attach]
前脚及开关组件,接口金光闪闪


[attach]2435585[/attach]
[attach]2435586[/attach]
[attach]2435587[/attach]
全部电路摆出来的壮观景象


[attach]2435675[/attach]
[attach]2435676[/attach]
[attach]2435677[/attach]
继续拆借外壳,将外部附带的小玩意全部拆解备用


[attach]2435678[/attach]
[attach]2435679[/attach]
PCB滑轨


[attach]2435680[/attach]
拆掉母板


[attach]2435681[/attach]
[attach]2435682[/attach]
[attach]2435683[/attach]
[attach]2435684[/attach]
分离母板,将所有连接线断开


[attach]2435685[/attach]
[attach]2435686[/attach]
部分镀金接口,另外不同种类颜色的接口,样式还有所区别


[attach]2435687[/attach]
[attach]2435688[/attach]
[attach]2435689[/attach]
带有小开关的板子


[attach]2435690[/attach]
做工很好的排线,屏蔽线


[attach]2435691[/attach]
母板,另外一侧,将连接线断开的样子


[attach]2435692[/attach]
[attach]2435693[/attach]
[attach]2435694[/attach]
插回所有子PCB,现在能看懂了吧


[attach]2435695[/attach]
[attach]2435696[/attach]
[attach]2435697[/attach]
尾插部分,可以看到固定电池盒的螺丝孔


[attach]2435698[/attach]
有一个单板电容


[attach]2435701[/attach]
[attach]2435702[/attach]
继续拆3CCD组件


[attach]2435703[/attach]
[attach]2435704[/attach]
[attach]2435705[/attach]
CCD驱动电路之一


[attach]2435706[/attach]
[attach]2435707[/attach]
[attach]2435708[/attach]
CCD驱动电路之一


[attach]2435709[/attach]
[attach]2435710[/attach]
[attach]2435711[/attach]
[attach]2435712[/attach]
CCD驱动电路之一


[attach]2435713[/attach]
[attach]2435714[/attach]
[attach]2435715[/attach]
CCD组件周边的电路也很复杂,有多块小型PCB


[attach]2435716[/attach]
[attach]2435717[/attach]
[attach]2435718[/attach]
FIT-CCD组件,内部粘合剂已经老化,只能当摆件收藏了


[attach]2435719[/attach]
旋转滤色片部分


[attach]2435700[/attach]
最后留一些铭牌收藏


[attach]2435699[/attach]
拆解的线缆全家福

这次拆解的摄录一体机非常复杂,内部电路异常难缠,但数量众多的前提下,能做到模块化设计制作,可以见到当时工程师的水平很高,本次拆解就到这里了大家有啥观点和想法欢迎发表评论~
END


作者: jswxll    时间: 2025-5-8 16:46
白玉兰台的资产啊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5-5-8 17:02
jswxll 发表于 2025-5-8 16:46
白玉兰台的资产啊

说来也巧,我拆的第一台BVV-5+Z-1800就是白玉兰的机器
作者: aping365    时间: 2025-5-8 18:54
篇篇都是精品!
作者: xiabo0503    时间: 2025-5-8 21:13
都是精品,都是精品
作者: xiabo0503    时间: 2025-5-8 21:13
都是精品,都是精品
作者: dxg2258    时间: 2025-5-8 23:36
大法出品,必输精品
作者: cxw2008    时间: 2025-5-9 10:29
真心佩服你们这些动手能力强的人,我拆开的一些机器现在还散落着
作者: lixing628    时间: 2025-5-9 17:56
长见识了
作者: b26359    时间: 2025-5-9 21:58
SONY摄录一体机,广播级要达到指标必须高精尖,与商用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作者: sccz123    时间: 2025-5-10 10:50
果然还得是sony大法,不知道有没有人集齐sony全家桶
作者: sccz123    时间: 2025-5-10 10:50
果然还得是sony大法,不知道有没有人集齐sony全家桶
作者: pn3353    时间: 2025-5-10 11:13
内部真是复杂,佩服当年的设计制造能力
作者: 沙漠臭屁虫    时间: 2025-5-11 15:59
当年这机子可能要百万吧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5-5-11 16:30
真好玩。
广播及设备领域里SONY真是牛掰啊。。。

这玩意当年怎么调试的。这么多调整点。
作者: jyxz4    时间: 2025-5-11 21:17
上海广播电视台
作者: zny2004    时间: 2025-5-12 06:26
可望不可及!
作者: lilin1237    时间: 2025-5-12 09:54
非常牛的设备  只不过淘汰了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5-5-12 10:11
沙漠臭屁虫 发表于 2025-5-11 15:59
当年这机子可能要百万吧

到不了,91年前后标价45000美元,当时8的汇率换算过来大概30+不到40万人民币
作者: qwer201    时间: 2025-5-12 19:49
价格都好贵啊,当时的国内都没有这样的机器
作者: xuguangqi08    时间: 2025-5-14 11:49
这装好了收藏不错
作者: wmshizheng    时间: 2025-5-14 20:25
这复杂程度让人怀疑人生,真佩服当时的设计师。
作者: 中国花果山    时间: 2025-5-19 12:22
这个当年可是电视台才配有,个人可能买不起。
作者: lvyylvyy    时间: 2025-5-21 11:25
买一台要当年工薪阶层两百年工资总额。
作者: lvyylvyy    时间: 2025-5-21 11:26
qwer201 发表于 2025-5-12 19:49
价格都好贵啊,当时的国内都没有这样的机器

中央电视台用的贝塔康姆
作者: ga084    时间: 2025-5-21 21:39
看芯片生产日期是90年下半年的,这个出厂应该是92-94年,当初BVW-400P一台价格是38W,一般当时一般一年的工资在2000多块。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5-5-23 12:30
ga084 发表于 2025-5-21 21:39
看芯片生产日期是90年下半年的,这个出厂应该是92-94年,当初BVW-400P一台价格是38W,一般当时一般一年的工 ...

这种专业机器就是电视台的生产力,一般人买来也没用,没有配套设备摆着都占地hhh
作者: qwe456123789    时间: 2025-5-25 10:47
以前的设计是挺好,可手动调试,但奈何不了新时代集成化带来的便捷
作者: sensmart    时间: 2025-5-28 07:52
最喜欢看楼主拆机器了,专业
作者: 郑奔利星    时间: 2025-5-28 15:36
每次看到微笑的先生的帖子都是一次心灵震撼的洗礼,鸿篇巨制说的就是这样的优质帖子吧。太清晰,太整齐,解说的太细致了。而且有这么多的时间来查阅资料,科普这些知识,非常受益匪浅。很想了解博主是哪个方向或者工作行业的人呢,不想了解隐私,而是只想知道博主的大概工作方向或是领域。  再有就是之前博主拍摄的时候偶然发现用的是松下HHL 0632 大圆饼台灯, 后面几次更新使用的是双臂 带收紧弹簧的另一种台灯了。 中间还记得有过黑色底盘的松下台灯么?  我也在用同款,想了解下 是之前的白色、黑色的松下大饼台灯坏了么?还是更换拍摄场地了?   感谢回复。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5-5-29 12:28
郑奔利星 发表于 2025-5-28 15:36
每次看到微笑的先生的帖子都是一次心灵震撼的洗礼,鸿篇巨制说的就是这样的优质帖子吧。太清晰,太整齐,解 ...

过奖过奖……只是兴趣所向,广电影视这部分的资料都是从国外道听途说来的,个人没有在相关行业,主业在互联网私企打工,空余时间研究研究。
松下大饼灯0623原来一直是我的主力照明,偶尔出镜的折叠式的黑色台灯是辅助光,别人送的。0623因为弯折次数太多导致支臂转轴断裂就淘汰了,新换了一台松下的致儒0663,你要问体验,其实没太大区别,多了双色温,亮度和照度显色性没有特别区别(0623也够用了)另外场地肯定是过段时间换一次,租房的桌子条件不一样,拆机场景有所不同。
作者: spsywjm    时间: 2025-5-29 16:47
这复杂程度几十万真不算贵,好多芯片都是专用的,产量肯定不高。设计费贵啊。
作者: puxun    时间: 2025-6-20 15:36
长见识了,谢谢楼主的精心介绍。
作者: s2gm    时间: 2025-6-27 09:53
难以想象这么复杂的东西当年小日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当年的模拟电路居然设计出标准模块插槽,类似现在电脑总线结构。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