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713|回复: 64

[家居] 搪瓷到底有没有毒,顺便家庭考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5 16:44: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搪瓷,属于西方工业和中国瓷器的结合。既有陶瓷硬度高易清洗优点,又克服传统陶瓷的手工依赖,从而以极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辛德勒名单有几处镜头,就是他开设的搪瓷厂给德军生产军用品。压机一冲,胚子就成了,吊到浴缸一样的池子里上釉,稍微烧制一下就OK。

搪瓷不怕摔,但是露出铁芯之后,一般建议不宜再用。

然而和如今龙头手柄都追求304相比,物质匮乏时代没那么讲究。沿袭下来,很多家庭现在依旧在用,破了也舍不得扔。我妈甚至淘了些油漆修补的次品,我只能偷偷扔掉。

我印象中,铁芯是黑的,会锈,但锈的速度不快。不过因为薄,久了也能锈穿,尤其里外陶瓷层均剥落之处。老辈人修修补补也在用,那时候走街串巷有补盆锔碗的。

毒不毒?或许有点儿铅,剂量应该无大碍。

家里一把50年代的汤勺,我爷爷传我爸,一直用到现在:



字体依稀可辨,公私合营锦隆搪瓷厂,商标金龍牌。查阅古旧网站,知道是1946创立的上海锦龍旗下的金龙牌:


过去日常工业品基本出自上海,搪瓷厂也是十居其八。如今存世脸盆,茶缸不少,品相好的卖千把块吧。我这个遗留不多,也许值五十吧?

奇怪的是,它的内芯是银灰色的。图中破损之处多少年了,不见锈迹 。

不锈钢?不太可能。那时候属于稀罕物,虽然美帝1948年的肖申克监狱里,犯人都用不锈钢餐盘了。

铝?或许。同时期传下来还有一个“钢精锅”,其实就是铝锅吧。但50年代铝也是战略物资吧,零式战斗机才过去多少年?不至于用到汤勺里。

锡?也不像,挺硬的。

3楼“笨男孩儿”说磁吸,我试了,能。但细看之下分3层,最外米色搪瓷,中间黑的应该是铁,最里边才是它。6楼“武疯子大妈”说熟铁,颜色确实可能也是银灰的。

究竟是什么材料,欢迎回复。本帖由走进科学和考古中国联合推出。谢谢你查看到这一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楼主| 发表于 2023-5-5 21:05: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姆指的小窝 发表于 2023-5-5 20:41
好像是铁的应该是有表面处理工艺

在别的帖子里也有人说,东西是以前的讲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1:05: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hongo 发表于 2023-5-5 21:49
很可能是白金啊!

嗯嗯。那阵子大练钢铁,不可能用宝贵的Fe做汤勺,只好用白金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1:07: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1325133 发表于 2023-5-5 21:39
说搪瓷不怕摔是扯,这玩意反倒是最怕摔的。
小时候盛饭时不小心把灶台边的猪油盆(就是那种浅黄色的大搪瓷 ...

嗯嗯,我家至今还在用搪瓷缸盛猪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1:09: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1325133 发表于 2023-5-5 21:39
说搪瓷不怕摔是扯,这玩意反倒是最怕摔的。
小时候盛饭时不小心把灶台边的猪油盆(就是那种浅黄色的大搪瓷 ...

铝屑这个事情我别的帖子分析过,氧化铝吃下去也不要紧。金属离子才能进入血液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10:45: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wzymb 发表于 2023-5-6 09:39
谁说的。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会产生铝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氧化铝中和 ...

是,旧帖里也有讨论过。但胃液hcl浓度其实很低,其腐蚀性主要不是靠hcl提供。食物的胃排空时间也很短的。铝离子确实存在,但剂量有限。否则作为常用胃药的达喜(铝碳酸镁)怎么办,没法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12:28: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wzymb 发表于 2023-5-6 11:57
专业教科书生理学人卫第九版:胃液是强酸性,PH0.9~1.5。

是没错,但是按浓度,是千分之五的稀盐酸。能产生多少铝离子,不好说。楼上担心铝屑,但这里有几个因素:反应速度,反应时间,参与反应的hcl。

胃排空时间很短的,盐酸大部分是和食物中的蛋白质起变性反应了。

到底多少?我确实不知道。但只知道达喜是非处方药,我也经常吃,拜耳的产品,FDA和药监局都许可的。

铝制品当炊具餐具,也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国内外一直在使用。包括酸性液体环境的易拉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05:01: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wzymb 发表于 2023-5-6 17: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806.1-2016),易拉罐有覆膜的。

嗯嗯,很严谨,欢迎探讨。但不能只居其一,不及其他。铝制品长期被当做餐具至少已有80年,虽然我也不喜欢,但其“有毒”并没有案例或者证据支持。

我再重复一遍,作为老胃病,我经常吃拜耳的铝碳酸镁,直接含Al3+离子的。达喜嚼服,价格也贵。贵在其基质可以沾附在胃黏膜而延长和胃酸的反应时间,从而增强中和效果。所以即使达喜是铝分子,按你的观点,也是有毒的。胃病患者的HCl浓度通常更高,但这么多年吃下来,我似乎还可以看懂你的意思。

易拉罐覆膜,是考虑到以年为计的长时间接触。铝制品不要长久接触酸性食物也算是常识,那多久算长?一般是说不应隔夜。相比之下,胃排空的时间要短的多。

为啥有个时间关系呢,因为铝很活泼。一方面,它的表面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形成致密氧化铝。注意,是五个字。这层东西不但是化学意义的氧化铝,而且是物理意义上的“致密”。铝餐具在每天的加热-冷却-加热过程中,表面氧化铝会形成晶体结构,从而很难和酸碱发生反应。难到什么程度?氧化铝的α晶体,俗称刚玉,做成容器可以盛王水,而且还可以加热几百度作为反应炉坩!

另一方面,一旦致密氧化铝被攻破,则反应会极速提高。但是你去搜索看看,无数人在问“我的铝粉或者氧化铝,为什么和盐酸不反应啊?”。除了前述原因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做“钝化”,所以你铝太纯太活泼不行,酸太稀不行,太浓也不行。具体不展开了,自己去看。

实际上我们99.99%人的化学经验100%来自于中学时代,而中学实验课堂所呈现的是低温低压条件下以极快速度反应的“魔术式化学”。这受制于45分钟,也受制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普及科学。即便如此,往往也离不开酒精灯和催化剂的加持。

而真正学化学专业,就会感叹反应是如何艰难和缓慢。我不是同道,但记得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的就是“点击反应”,也就是说研究如何让化学反应变快。

所以,你不能单列一个化学方程式来理解化学过程,得出你想要的结论。否则,看似唯物,实则唯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13:56: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hznetmask 发表于 2023-5-7 13:52
家里还有搪瓷杯子。生产积极分子。

嗯嗯,中间一个奖字,顶上半圈是奖项。

这种杯子应该恢复,现在奖给二胎多胎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17:20: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巴德船长 发表于 2023-5-8 16:41
不锈钢、铝、锡都不可能,不锈钢上釉多此一举;铝和锡都承受不了烧制的高温。 ...

有道理。你就是铁了,但是不生锈是咋回事儿?回复有人说熟铁,熟铁直接和氧气,水接触也得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17:39: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wfzdm 发表于 2023-5-5 17:13
现在的不锈钢炊具不如以前的搪瓷炊具美观了,现在的陶瓷炊具上的图案用久了都会掉色 ...

同感。瓷碗底部的商标及文字,擦了几次居然掉光了。这不是烧制过 甚至在釉下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17:40: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yeti_h 发表于 2023-5-5 17:20
现在搪瓷改了高级名字叫珐琅。
其实是一个东西。
中间层如果是普通日用品应该是铁质的,至少我家里的都是铁 ...

我这个不像补的,因为没必要,正面完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17:41: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bass 发表于 2023-5-5 18:11
烧制过程是高温没错,低温补锡的目的是防锈

顺序不对啊,烧好了再上锡,锡不是在外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8:00: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vagabondzj 发表于 2023-5-10 11:59
保险起见的话,破损了最好不要用了,毕竟做内芯的材料要求没那么多

以前是没有不锈钢的,铁锅铁铲帖菜刀,有时候肉眼可见锈迹斑斑,也就那样在用。

也许不纯,有其他重金属。但相对于铜等其他本身就有毒的,铁应该是比较安全的金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3 13:10: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灵通 发表于 2023-5-13 12:12
他句句带笑就是明知故意的。。

其实当初的血铝超标,绝大部分来源是饮水和食品加工。民间饮水净化和膨化 ...

说话有据,据有出处,我非常赞同他这种辩论态度。但在观点上,他和我有很大分歧,不是故意的。

他给出氧化铝+盐酸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问题。主要是他忽视了反应速度以及专门一个专业,叫“物理化学”。

您所言极是。铝制品摄入量远远远低于食物本身和食品添加剂。有些是合法的,有些是黑心的,如铝油条铝馒头。

但即便如此,现在医学界已经明确,老年痴呆症和铝没有因果关系。患者铝浓度确实偏高,但属于代谢方面导致的附属结果。

超标的铝当然有害。别说铝了,水超标,糖超标,都是直接要命的。

但是闻铝色变大可不必。一是铝为人体必需;二是铝和重金属不同,它非常容易代谢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21:30: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suwayyah 发表于 2023-5-15 20:34
我桌子上有个大搪瓷缸子,用了小三十年了吧,具体什么年代来我家的不清楚
另外老爸从部队带回来的一 ...

嗯嗯 物尽其用。不过这是农业时代和早期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了。现在恨不得消费者买来就扔。

btw,为什么你们这么怕铝?我嚼两片达喜压压惊。每片含量0.5g,铝碳酸镁。不是铝屑,直接铝离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8-26 04:4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