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94|回复: 44

[综合] 汽车变速箱系列问题分析(含混动变速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0 15: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国内汽车生产水平已经非常成熟,在民用领域,发动机、底盘基本和世界主流接轨,没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但变速箱仍有较大差距,而变速箱关系到汽车的使用寿命,维保价格等一系列关乎车主钱包的问题,故行文分享并解析一下目前中外变速箱水平,望君阅之有所收获。

另外,码字不易,望多多打赏元子

CVT变速箱之殇
在金属零件中,有着一条铁律,就是硬链接一定比摩擦连接更耐用,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必须尽可能的减少金属摩擦。

CVT首当其冲,其动力传输部分是通过钢带与锥轮的摩擦进行的,摩擦力=压力*摩擦系数,钢的摩擦系数基本是固定的,为了达到摩擦力,就得加大锥轮的压力,但压力过大又容易把钢带或者锥轮压坏,这里就很考验钢的硬度和韧性,是冶炼学领域了。在爱惜驾驶的情况下,有些牌子能干到20W公里,有些10W公里就不行了,大概就是这个变速箱的天花板了。
PS:丰田的CVT加了起步齿轮,即汽车起步时用硬链接齿轮起步,30时速时转CVT传输动力,避开了起步扭矩大的区段,变速箱的寿命很轻松的干到了顶端。

理论上故障率一样的AT与DCT:
AT变速箱使用的是行星齿轮变速,只需要固定太阳轮、行星架、外齿圈的任意一个,就立刻可以变速,而双离合则是通过拨叉控制挡位,实际上两种技术都很成熟,是硬链接的领域,很少会发生故障,所以两种变速箱的弱点都在离合上面,基本都是离合片过热磨损,或者液压泄压导致损坏。




这三张图片里面有AT变速的摩擦片,干式双离合的离合片,湿式双离合的离合片,看你能不能分出来哈~

干式双离合没有油液的保护,比较容易高温和生锈,寿命是最短的,湿式双离合离合片的寿命不错,但是要注意避免起步猛加油,因为双离合没有液力偶合器,起步是半离合状态特别容易烧离合片,速度上来之后再随心所欲,AT注意勤换油就行了,没什么特别的。

新秀之混动变速箱
除了丰田的ECVT,和发动机不参与轮子驱动的增程式,其余的混动变速都是通过上段所述的离合片离合动力,设计上略有不同而已


虽然有些加了多档的变速箱改善高速性能,有些加了差速器是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共同驱动,有些加了双电机,可以发动机发电给电机驱动,但他们的机械结构基本受限于湿式离合片的寿命。总体来说,设计难度和钢材的要求不高,寿命都非常不错,但是混合动力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电池。即便是丰田的ECVT,电池的寿命也只有8~10年左右,时间一到,就得换电池,也相当于变速箱大修了。

如果你选购混合动力,那么尽可能选购电池大的,且不要充电当纯电车使用,尽量当纯油车使用,因为小容量的电池循环次数增长的特别快,一旦电池寿命到了,也相当于变速箱的寿命到了。

混动可以说是,用电池解决了变速难的问题,但又被电池限制了变速箱的寿命。

变速箱领域最高的智慧结晶ECVT

ECVT是目前唯一一款没有离合控制的变速箱,而且是无极变速,设计的思路就是行星齿轮,中心轮是发动机输出轴,行星架是电机,外齿圈是轮子,只要控制行星架上的电机是发力还是受电,力的程度如何,就能做到汽车变速、前进后退切换、原地充电。这控制不需要机械移动,只需要控制电机电流即可,可靠程度绝无仅有。

虽然目前受限于化学储能,寿命绑死在了10年,但如果改用超级电容(目前体积太大难以实现,或许改善程序应用以应用超小容量可行),或发明了高循环寿命的电池,这一变速箱基本是内燃机的天花板了

后言
变速箱的故障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构的设计、钢材的应用、机加工的成熟度都会影响故障率,本文也只是管中窥豹,只是从结构和易损部分分析变速箱而已,并不绝对,只是技术探讨。也有可能几年就找到了更好的电储能方式,不再受限于内燃机,就不用再折腾这机械之美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3家元 +65 收起 理由
沙漠臭屁虫 + 6
hongo + 9 優秀文章
家睦 + 50

查看全部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exabslion 发表于 2024-4-30 20:09
在哪里转的文章?
首先CVT寿命问题,奥迪的cvt和斯巴鲁的cvt都是链条连接,还有新的日产的带涡轮的cvt也是 ...

链条的CVT我没写,是因为链条虽然很结实,但锥面也是会坏的,总体来说两者差别不大,说到底CVT的寿命还是看采用的钢材强度,既要硬又要韧。用好钢的即便上大马力(如本田),寿命也能合格,钢差的即便小马力,也是容易坏(如日产)。只是说这种结构,想做好就得有很好的冶炼技术,这也是国产CVT总是稀碎的原因。

丰田E-CVT的专利并没有过期,也没有出售,市面上除了丰田,没有别家有这款变速箱。

目前国产使用的混动变速箱和本田的IMMD基本一直,说不上抄袭,因为本田的设计非常简单,时速80以下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80以上切换到发动机直驱,中间的设计就一个离合器,所以没办法申请专利。

IMMD的设计是同轴双电机,中间用离合器隔开,实现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发动机直驱动,两种直接切换;国产的则普遍采用异轴双电机,原因不明,但结构差不多,也是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和发动机直驱动的思路。

在这思路上,有些牌子加了差速器,使得电机与发动机可以同时驱动,马力和扭矩的参数更加好;也有牌子在后面又加上几档变速箱,以弥补发动机经济转速区间过窄的缺陷,但不管怎么说,思路基本时一样的。

另外,一下厂商表的参数看看图一乐就行了,热效率赶超是因为计算方式不同,丰田的热效率是包含空调,发电机等等电器的使用的,而国产车电器都转电驱了,不在发动机负载范围之内,所以热效率“看”起来特别高,实际上,油耗也就那样吧,跟一开始标百公里2L、1L油耗一样,牛顿都得活过来。

也没说不自信,只是战略上要重视人家,人家十年前就已经搞出分层燃烧,汽油压燃等等技术了,现如今抄了一个阿特金森循环就敢说自己全球第一了,未免有些狂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剑刺 发表于 2024-5-1 15:36
为什么不说说MT?

国内目前的机加工水平做MT变速箱已经信手拈来,质量和吸入感上面也是主流水平了,除了有点费驾驶员,基本没有缺点,我就懒得写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3 06:10 , Processed in 0.28080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