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638|回复: 112

[Other] 对pSLC和2246EN强壮页Strong Page的理解,希望可以终结闪存原理和寿命差别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1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23-12-22 20:39 编辑

       一直以来论坛中关于pSLC的原理和46EN的强壮页Strong Page是不是pSLC、pSLC的原理是什么有诸多争端,如:
tlc写入一次,要隧穿写入7次,Qlc写入一次,要隧穿写入15次
       根据个人结合一些资料的理解,NAND Flash充放电都磨损浮栅晶体管和衬底间的SiO2绝缘层,参考:
如何浅显易懂地解释「闪存」?它的存储原理是什么?

       其中可见所有的闪存都被设计为高电平表示0,低电平表示1,也就是浮栅晶体管中电子少表示1,电子多表示0,其中读取只是用一组较低的电压比较闪存的电压从而得出电平的相对高低,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电子的隧穿,因此不会磨损闪存寿命,参考:闪存阈值电压(Vt)的编码及TLC的2-3-2读取



       因此可以得出不管是SLC、MLC、TLC、QLC还是未来的PLC,闪存的基本结构仍然是一个一个的浮栅晶体管,存储的方式也是对他们进行充电,不同的是虽然随着闪存的发展,VCCQ电压从3.3V降到了1.2V,同时电压划分的更加精细,使得不同0、1状态间的电子数量差异更小了,也就是不同状态的电压差异更小即Vth阈值电压差异小,使得充电的电压精细度要求更高,好比SLC因为只有两种电压状态,因此0.8-3.3V都会被认为表示bit=0,只有0-0.7V才会被认为是bit=1,所以充满电3.3V,可以一直漏电,只要不低于0.8V,比特位都可以正确读取;而QLC因为有16种电压状态,同时VCCQ只有1.2V,所以1.18-1.2V表示bit=0000,1.15-1.17V表示bit=0001(数据仅作比方,非真实值),中间的电压差异极小,可能漏几个电子电压就从0000变成0001了,就使得正确比较它们的状态变得更加困难,说人话就是电子放久了自己跑了,比较出来的电平就从0变成1了,因此产生了误码,需要ECC纠错来处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数据掉速问题。同时2D MLC、TLC后期为了提高存储密度而不断更新更小的制程工艺,比如14-16nm等,绝缘层的变薄也使得浮栅晶体管困住电子更加困难,因此SK Hynix 16nm的“漏电王”由来就不难理解,进入到3D制程时代后,晶体管由平面分布转为了立体堆叠,空间上的宽裕使得存储厂商可以用更高nm的制程工艺加厚了绝缘层,漏电问题基本上不再出现。
       话说回pSLC和46EN的强壮页Strong Page究竟是什么,论坛的人始终无法达成共识,但是我认为关于pSLC,技术员小唐是正确的:


       但是根据前文引述浮栅晶体管的结构可知,小唐在此说的放电不消耗SiO2绝缘层的说法不正确,因为无论放电充电,电子都要隧穿过浮栅晶体管和基低之间的绝缘层。同时擦除是晶体管放电,编程是晶体管充电。

       但是这位坛友说的pSLC就是快页编程Fast Page Mode我不同意,参考:Blog: 使用 eMMC 闪存设备的磨损估计

       其中用MLC为例明确指出pSLC和快页编程Fast Page Mode不同,pSLC可以大幅延长MLC寿命,而快页编程不能;文中还提到了pSLC的寿命不能与原生SLC相比,但是没有细说原因,个人推测虽然比较电压的原理与SLC相同,因此虽然pSLC模式可以容忍漏走更多的电子而不发生比特翻转,但是由于制程更加先进,绝缘层更薄,因此绝缘层的物理抗磨损性肯定是比不上老制程SLC的,所以当绝缘层彻底磨穿,基本上丧失了约束电子的能力后,再多的电子也会在短时间内漏掉,从而使比特位由0变为1,从而产生大量误码,这也意味着颗粒彻底报废,这个理论与N18A、N28A等QLC一开始就开pSLC拥有上万次寿命,但是在QLC模式下工作直到磨穿了之后再开pSLC也活不久的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在一篇已经找不到的帖子中小唐曾经说过他测试过46EN的Strong Page模式会让速度更快,但是不能增加闪存寿命,因此我推测46EN的强壮页Strong Page就是快页编程Fast Page Mode。当然信息过少无法交叉验证,还希望大佬们可以出来解惑。
      还是用MLC举例,为什么快页编程可以更快但是不能延长寿命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同一个型号的MLC中,pSLC升了0比特位的电压阈值范围Vth,类似前文比喻中的SLC的3.3V-0.8V的有效电压范围,使得写入时对电路的电压精度要求低,但是快页编程时仅仅是读取时只区分两个电压状态,因此写入时较高电压部分的两个状态被舍弃了,所以需要的编程电压比较低,进入浮栅晶体管的电子变少了,所以速度得以提升,但是由于0比特位的电压范围并没有变化,读取时比较电压的范围也没有变化,因此只是损失了一般容量,速度提升,但是不能像pSLC一样提升寿命。两者区别可以看我的手绘图,画的不好请见谅。




       关于闪存VCCQ电压,ONFI 规范5.0中2.11节指出闪存在3.3V下可以运行于SDR异步模式或NV-DDR同步模式;在1.8V下可以运行于SDR、NV-DDR、NV-DDR2;在1.2V下可以运行于NV-DDR3、NV-LPDDR4模式。可以看出来随着电压下降,闪存的传输速率是逐步提高的,个人推测是因为电压降低后控制极相对于晶体管的电压差变小了,能穿过去的电子数量减少了,因而可以以更快的速度编程,然而更少的电子也意味着数据的可靠性更低,这点也许可以从某些体质不好的闪存比如自封黑片N18A跑在1.2V不稳,但是跑在1.8V就相对稳定得到证实。从理论上来说,是否可以认为用更高的VCCQ电压工作会牺牲传输速率但是提高寿命和稳定性?但是电压高也就意味着穿过绝缘层的电子增多,对绝缘层的磨损也就增大了,反而不利于寿命,因此似乎出现了一个“电压悖论”,难道老制程SLC和MLC纯靠很厚的绝缘层硬扛吗?希望大佬能够解答。
       本人不才,只是出于爱好玩玩量产、开卡,在论坛里跟着大佬们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关于NAND Flash的原理的理解粗浅,难免有不少错漏之处,还望大佬们予以指正。希望可以借这个帖子抛砖引玉,大家都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真理越辩越明,希望各位和气交流,一同进步!



补充内容 (2023-12-26 17:05):
https://www.kioxia.com/en-jp/rd/technology/multi-level-cell.html
来自KIOXIA铠侠官网的闪存基本原理科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3家元 +130 收起 理由
晴空行云 + 70 原創內容
小飞侠46 + 30 優秀文章
fanallen + 30 優秀文章

查看全部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0:03: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thh-1980 发表于 2023-12-21 17:52
b站上小飞机演示过,把小黄鱼上摆烂的MLC颗粒成功进化为(伪)SLC固态,确实可以过五年老化测试,据说能续命 ...

理论上来说也元气大伤了,不过果然还是MLC啊,我的两片N18A,AS2258、59XT、3111全开不过,上6989开pSLC,256G的QLC颗粒才开出来23G pSLC,数据几个月都没事,也算是烂片最后的归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0:03: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觞若 发表于 2023-12-21 18:36
楼主牛的,认真有用的科普

感谢支持,大家多多讨论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3:32:4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1 22:54
你的理论部分我都很赞同,但是你唯一没考虑过的就是“BUG”,对于其他量产工具而言,pSLC和强页面只能算是 ...

这个强页的确来的莫名其妙,SMI在46EN之前和之后的主控都没有,58XT的客制化SLC应该是pSLC没跑,虽然被隐藏起来了要改参数开启,但是理论上TLC、QLC一样可以有这种快速编程模式,为什么都统一变pSLC了,搞不懂啊。而且MLC一样可以pSLC,为什么要弄一个速度差不多,但是寿命没有提升的强页?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3:33: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言不贤 发表于 2023-12-21 23:13
可以可以,楼主基本功扎实啊

这不是每次说到闪存的基本原理都要在论坛里吵起来,就想着了解一下具体怎么工作,看看能不能科普一下终结大家的疑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08:59:3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325804 发表于 2023-12-22 08:44
认真有用的科普

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1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14:02: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23-12-22 15:05 编辑
dongfangw 发表于 2023-12-22 11:50
楼主的钻研精神可嘉。但是通篇到处都是简单到可笑的错误。为了避免争议我就不解释了。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认 ...

如果您有高见,欢迎解答大家疑惑,既然都来论坛了,想必也不是什么深居简出的神仙,懂原理的话就指出问题,也当一起为坛友科普,不然和上治癌症下治感冒但是就是拿不出方子的所谓“深山老中医”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我从未以什么终结者自居,只是希望大家都能讨论,进而结束争论,我讲的或许有问题,那就指出问题由真正明白的人来终结。而且我不知道闪存原理的讨论和04T L06B上58XT有什么关系,而且我帮你问过了,都说是开的出来,只不过你的片子太烂或者是参数不会调,我只有B16A的04T,没办法帮你亲自验证一下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17: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粗 发表于 2023-12-22 16:26
看到排版就知道要花很多时间学习,谢谢分享

感谢回帖,一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1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锋麦芒 发表于 2023-12-22 17:08
这种问题其实已经讨论太多了,如果PSLC真的有用,那么强如闪存的发明者东芝现在还在生产全新的8S2F,SLC最 ...

说到东芝的SLC,我想起了一个神奇的颗粒,就是BiCS4的东芝XL-FLASH,TH58LJT0SA4BA8H,闲鱼卖78块钱,以前卖99,这个东西似乎是和BiCS4 TLC共线生产的,感觉是原生pSLC,也就是出厂就定死了按SLC模式运行的,这个颗粒卖了很久了,也引起过论坛的讨论,但是始终没有大佬搞来试试看能不能开卡。这种XL-FLASH应该是东芝当年为了狙击英特尔傲腾搞出来的东西,三星也推出了Z-NAND,代表产品SZ98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13: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23-12-22 22:54 编辑
dongfangw 发表于 2023-12-22 18:08
一个简单的slc原理也搞得神神秘秘的。pslc和原生slc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n18颗粒和m16颗粒那就一模一样的东 ...

       首先前文引述的资料非常明确的说明了pSLC寿命不如原生SLC,第二是做为QLC完全不合格的产品,开pSLC也不靠谱,我前面回答的6989开N18A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两片1CE的颗粒烂到低格开pSLC都只能开出23G而不是64G。而且最近几年的SLC包括三星的Z-NAND和东芝的XL-FLASH是为了应对傲腾的挑战,厂家一定是用最严格的标准来筛选晶圆的,这可是代表了厂家最先进制程的最高性能水准的产品。
       如果仔细看那个pSLC和快页模式的图而且还有其中的说明就知道,快页模式虽然降低了电压,但是寿命毫无提升,pSLC相比于原本的MLC根本没有降低电压,但是提升了寿命。还有TLC有8种电压状态,如果开启快页模式电压就只采用最低的两档表示0、1那就是1/4而不是1/7。
       如果58XT通过降主控频率和颗粒频率降温就别说了,59XT2是可以在高频都保持低温的,至于双通道设计完全没问题,59XT2支持DDR-800的高频颗粒,双通道随便跑满SATA极速,根本没有必要上4通道增加成本、增大体积和提高发热,PS3111在内置32MB SRAM的加持下4K比58XT强得多也说明双通道设计并不是缺点,后SATA时代双通道+高频颗粒吃满6Gbps才是成本和性能平衡最优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23:3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17:31
这种不是原生pslc,就是slc,只是用的tlc基底罢了,比如bokb用的就是l06b的基底,m16就是n18的基底,还有 ...

大概明白了,就是同代TLC的制程,但是只写入和读取两种电压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43: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jie 发表于 2023-12-22 17:54
怎么逆天小丑又出来霍霍楼主了   这么厉害深入浅出没叫小丑去写可惜了

哈哈,他可以把自己认为的也写出来而不是总让别人悟,他又不是佛祖,大家还要悟道不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诋毁其他人是没有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47: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0:41
不仅仅是制程,电路什么的用的都和tlc一模一样,只是设定以二电位模式工作罢了,楼上那货压根儿就搞不明 ...

但是根据前文列出的资料可以证明pSLC是通过硬件实现的,和真正的SLC一样也是只区分两种电压状态了,寿命比不上真正的SLC推测是因为绝缘层比老制程SLC薄,可以理解为十几纳米的原生SLC也肯定比90nm、45nm的SLC寿命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50: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0:44
早期雷克沙储存卡就同时有l85开pslc的和原生m84 slc的,有条件可以拿同容量的试一下,虽然在持续读写速度 ...

性能和寿命有差别是肯定的,但是这不能作为pSLC是软件模拟的证据,至于突发参数有差别我认为还是制程原因居多,如果有大佬可以测试统一厂家同一制程的SLC和MLC开pSLC的区别就可以证明是什么原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0:52: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0:49
这个强页面也不算莫名其妙,2250g为框架开发的慧荣开卡工具即使没有放出来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字段强行呼出 ...

2258系列配三星我还真的没怎么摸过哈哈,不过我知道58系列前期和后期工具的UI完全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SDK有区别?还是只是同一个SDK换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1:05: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0:59
pSLC,pSLC,所谓的p就是Pseudo-Single Level Cell的Pseudo,中文翻译就是伪,所谓的pSLC不用证明其实就 ...

的确不存在正片M16A,利用1/4容量提速的的我认为是快页模式,不能提升寿命,但是真正的pSLC也就是按SLC的方式工作对寿命肯定有提升,毕竟注入的电子量增多了,也就更耐漏电了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1:08: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1:03
结合大佬的分析,2258IM工具才是SMI开发的正统2258H/G开卡工具,因为公开开卡三星是会吃到绿尸寒的,所以 ...

我也听说过一个江湖传言,也就是自从SSV4之后三星不再外卖颗粒,所以不提供规格书了,各主控厂家都是根据以前适配三星颗粒的经验来挑新制程颗粒的参数,毕竟制程演进的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工作特性还是一样的,要是有个SMI工程师上论坛给大家解答就好了,可惜SMI是台湾厂家,他们的工程师不可能上简体中文论坛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1:19: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23-12-22 21:28 编辑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1:13
这个我要反驳你,三星一直在外卖颗粒,但是不外卖BGA316颗粒,三星给希捷企业级和索尼的PS5都提供BGA132 ...

醍醐灌顶,难怪没见过三星以外的大厂盘用三星316,PS5用三星颗粒当时我是看到过的,不过忘了,但是用的是132颗粒我是真的不知道,我以为三星好多年以前就没有132了,十多年以前我就在老坛了,但是都在拆机乐园。玩闪存是这两年的事情,所以不了解也正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1:30: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perter 发表于 2023-12-22 21:26
想想也能理解,十多年前sm2246还是sata3新星sm2244g也是老当益壮,分享工具无异与动了他们的蛋糕,咬人是 ...

可惜他们的网站怎么没被查,还盗我帖子在什么51论坛、贴吧、知乎发,替换下载链接抹掉图片水印,气得我冒烟,花了很久投诉删完了,不过话说2244G现在很稀有了,闲鱼好像就一个人卖,大多数人都只能搞辣鸡44LT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14 14:32 ,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